试从意象谈艺术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发布时间:2024-11-25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特定审美意识的物态化产物,它们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有着各自的特殊规律,由于其物化手段不同,使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

试从意象谈艺术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李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江苏南京210097)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特定审美意识的物态化产物.它们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有着各自的特殊规律.由于其物化手段不同,使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因此,要准确地认识艺术世界。就应该对艺术进行分类研究。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是最普遍的分类方法。但我们应认识到.艺术的区别是相对的,联系是绝对的。通过艺术的中心——意象.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艺术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体。

一、意象概述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正式完整使用了“意象”这个概念;“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他从艺术构思的角度提出了“意象”.即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外物形象和诗人的情意是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凭借外物发挥想象,外物的具象又在诗人的情意中孕育成审美意象。

至此,“意象”之意大致确定.即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体。王昌龄在《诗格》中主张诗有三格,在论述其第一格时说:“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就安神思,人偶照境,率然而生”。司空图在《诗品》中说:“是有真迹。如不可出,意象欲出,造化已奇”。很显然以上所谓“意象”仅属于艺术创造者进行艺术构思的范畴,即构思中的形象。但到了现代,随着接受美学的兴起。人们认识到艺术品的完成并不标志着艺术活动的终结,艺术品在等待“阅读”.只有获得了欣赏,艺术活动才真正完成。欣赏者主要根据艺术品进行审美,却又必然带上自己的主观色彩.则意象还指欣赏者根据文本在脑中创造的新形象。

二、艺术的中心是意象

艺术创造活动是为了创造一件“文本”,这个文本的中心是意象。正是在意象的指导下,艺术家完成了艺术创造活动.即刘勰所说的“窥意象而运斤”的过程。正如邓以蜇在《论“理”——气韵生动》中所说:“画家所写者盖写其胸中所寓之意象耳”。而对一件完成了艺术品来说,意象也许可以说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说它“至大无外”。是说除了它本身固有的,我们不能再有任何添加.否则就不是“这一个”艺术品了。说它“至小无内”,是说对它的结构,要素的分析,都必须在同它的有机关系中进行。在一件艺术品中,不存在可以脱离意象而又小于意象的单位。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产生“文本”,“文本”成为欣赏活动中客观的东西。但它要在欣赏活动中开放和展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核心是意象。只有这个“意象”向欣赏者开放和呈现.欣赏者认识和沟通了“文本”所勾勒和建构的意象.才实现并完成了“阅读”,与艺术家实现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由此看来,对整个艺术活动来说。意象统摄着一切:统摄着作为创作者的动机和心理意绪,统摄着艺术作品的完成,统摄着欣赏者的感应。

三、意象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当主体构建一个意象时.他必须立足于现实,取材于现实并真实的反映现实。但他不可能没有主观作用和或主观兴趣的渗透。因为当艺术家知觉对象时,他的精神结构,包括认知、意志和情感结构绝非一片空白如洛克所说的“白板”。而是由以往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产生的精神成果编织成稳定的、多彩的结构和相应的材料。因而去构建一个意象时。他必须要依靠现成的精神材料和结构,要用旧的文化意义去铺垫新的文化意义。同一个景物不同的画家所见和描绘都不相同,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主观视象.情绪阴郁的厕家往往会把充满活力的轮廓改造成僵直呆板的,并且特别喜欢使用蓝色的色调。虽然达芬奇曾声称,他所做的只是用一面镜子对准自然;左拉说他只是观察来录制事实;萨特说要清除主观偏见,描绘“赤裸的现实”本身。但是,他们实际做的却不是这么回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之所以要找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女性作模特.不是要以此寄托自己反对神性.赞美人性的理想和表现自己对人、对生命热爱的强烈情感?萨特不是总是以一种悲剧式的、挑衅的和浪漫的态度对待周围毫无理性的物质实在?

同样。意象也不可能凭纯粹的表现就能建构。首先.艺术家最初借以构建意象的强烈情感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是对现实的感受、理解而逐渐积累起来的.是包含着再现因素在内。反映客观现实的结果。其次。意象所取得的任何情感效果.必须处处依赖于蕴涵意象的艺术品之外的客观事物的外观特征。它总是通过我们现实生活中某事物的形象加以改造的。摆脱了物质外形的意象最终是不可能存在的。情感或精神的内容是在形状、图像、线条和色彩等构成的物理结构中得到艺术的体现。即使最典型的表现艺术——音乐.也必须通过声音和谐构建出创作者曾见过的各种形象才能体现出他的表现意图。如果贝多芬出生时就两耳失聪。从来未感受过音乐。他永远成不了贝多芬。

清代画家石涛在《画语录山Ji I章》中从正面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艺术不是单纯描绘客观的山川,也不是单纯表现主观的情思。而是面对山川I丘壑,“望秋云神飞扬.I临春风思浩荡”,在情感体验中将“自然丘壑”变成画家“胸中丘壑”.然后用完美的形式将这“胸中丘壑”表现出来,成为“画上丘壑”。石涛用“神遇”来概括画家变“自然丘壑”为“胸中丘壑”这一过程,细细考察,画家“神遇”过程似乎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画家面对山川丘壑,为其山势险峻和壮美所动。悠然心

57

试从意象谈艺术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