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搜索的整合《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时间:2025-02-23
时间:2025-02-23
教案展示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课堂与互联网之间的多处联系,包括在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课后延伸拓展环节中,多次应用了互联网,说明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应用很大的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课程资源。
题目:科学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搜索的整合 ——“热的传递”与互联网搜索整合的教案设计
单位:调兵山市第十三小学
撰写:陈晓丽
时间:2011年12月22日
教案展示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课堂与互联网之间的多处联系,包括在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课后延伸拓展环节中,多次应用了互联网,说明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应用很大的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课程资源。
科学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搜索的整合
——“热的传递”与互联网搜索整合的教案设计
调兵山市第十三小学 陈晓丽
教案展示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课堂与互联网之间的多处联系,包括在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课后延伸拓展环节中,多次应用了互联网,说明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应用很大的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课程资源。
【学生课前准备】利用互联网进行预习,初步了解什么叫热的传递?参考【百度 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知道】http:///question/63325997.html?an=0&si=3
也可观看热传递规律的视频【百度视频】 http:///v_show/id_XMjE3MjEwMDky.htm 还可以欣赏图片http:///i?cl=2&lm=-1&ct=201326592&ch=14&word=%C8%C8%B5%C4%B4%AB%B5%DD &searchRadio=on 或 FLASH 的动态演示【百度搜索】http:///page/06-07-02/5822.html 加深对热传
递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热的传递》 。 四、教案设计理念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 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是现阶段小学的科学启蒙教育课, 承载着我国科技教育的先驱任务
。 教学中许多科学知识是理论性的, 没有实验或演示, 学生不容易理解,或由于实验操作难度高,不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网络资源与小学 科学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对小学科学教学有很大的作用。 而恰好互联网中存有大量数据,包括教学案例、课件、图片、动画、音频、视频 等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能科学、准确、快速地为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解决一系列知识上 的问题。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致力研究如何使科学学科教学与互联网有效结合,从 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进行《热的传递》一课教学设计时,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 势,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前预习,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又为新授 知识时打下基础;课内恰当地借助网上课件、视频等资源,降低教学难度,扩阔学生 的知识层面,科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单元)中的第 2 课。本课内容与前后几课有着很强的联系。其探究内容是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 入,即在学生会画出“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后,从“用酒精灯给铁定加热,一会儿铁 钉会变得很热、很烫”这个现象出发,提出“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研究话题,从 另一个角度对热现象进行研究。本课也是后面《加热和冷却》、《吸热和散热》的研 究基础和铺垫。 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在第一个 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加热金属条的一端和中间,观察并推测热 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在第二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旧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 的实验, 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们经过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将会认识到热传递(热传导)不一定是线型的,而是由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 传递的,这样,学生就对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为加深对教材的剖析,我学习网上优秀的说课稿:3
教案展示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课堂与互联网之间的多处联系,包括在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课后延伸拓展环节中,多次应用了互联网,说明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应用很大的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课程资源。
【百度搜索】http:///blog/static/47014472201092152450932/ http:///s/blog_48bff9470100aek9.html
从而更准确地定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遵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的重要理念,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 况,我从以下三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
热的三种传递形式,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 3、突破重难点: 突破重难点: 通过学生亲身实验探究体会热在固体、 …… 此处隐藏:572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模板13
下一篇:手术安全核查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