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册试题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化工原理下册试题 整理版
*漂流因子是指在单向扩散时因存在_主体流动_而使A的传递速率比_等分子反向扩散_增大的倍数,其值恒大于 1。
*萃取操作中选择性系数是指萃取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萃余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比值,B-S完全不互溶时,选择性系数β趋于*常压25℃下,木炭与空气一水系统的平衡关系为: ф=100%,Х*=0.12;
ф=20%,Х*=0.032,现木炭的含水量为0.18,令其与25℃,ф=20%的空气接触,
则结合水为0.12,非结合水为0.06,自由水分为0.148,平衡水分为0.032。
*对于部分互溶物系的萃取操作中,溶质A的加入使B与S的互溶度增加,当A的加入至某一浓度时,两共轭相将变为一相,此点称为临界混溶点,一般不在溶解度曲线的最高点。 *用填料吸收塔处理低浓度气体混合物,当气体处理量增大,若按比例增大吸收剂的流量(即L/G不变),则Kya增大 , HOG增大 , NOG, 吸收率降低。
*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填料层增高一些,则该塔的HOG将___不变__,NOG将___增大___ 。
*在吸收塔的设计中,当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
减小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__减小__,设备费用将__增加_。
*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A=0.4,相应的泡点为t1汽相组成yA 0.4,
相应的露点为t2。则t1__小于__t2
*简单蒸馏过程中,釜内易挥发组分浓度逐渐_降低_,其沸点则逐渐_升高_。
*精馏过程是利用 部分冷凝 和 部分汽化 的原理而进行的。精馏设计中,回流比越 大 ,所需理论板越少,操作能耗 增加 ,随着回流比的逐渐增大,操作费和设备费的总和将呈现 先降后升 的变化过程。
*精馏设计中,当回流比增大时所需理论板数 减小 (增大、减小),同时蒸馏釜中所需加热蒸汽消耗量 增大 (增大、减小),塔顶冷凝器中冷却介质消耗量减小 (增大、减小),所需塔径 增大(增大、减小)。
*分离任务要求一定,当回流比一定时,在5种进料状况中, 冷液体 进料的q值最大,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距离 最远 , 分离所需的总理论板数最少。因为这时物质交换最
*相对挥发度α=1,表示不能用 普通精馏分离 分离,但能用 萃取精馏或恒沸精馏分离。
*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kmol/h,xF=0.6,要求得到塔顶xD不小于0.9,则塔顶最大
产量为66.7 kmol/h。
*精馏操作的依据是 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差异 ,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包括 塔顶液相回流 和 塔底蒸气回流。
*已知q=1.1,则加料中液体量与总加料量之比为 C 。
A 1.1:1 B 1:1.1 C 1:1 D 0.1:1
*精馏中引入回流,下降的液相与上升的汽相发生传质使上升的汽相易挥发组分浓度提高,最恰当的说法是 D 。
A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
B 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
化工原理下册试题 整理版
C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同时进入汽相,但其中易挥发组分较多;
D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和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必定同时发生。
*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A=0.6,相应的泡点为t1,与之相平衡
的汽相组成yA=0.7,相应的露点为t2,则 A
A t1=t2 B t1<t2 C t1>t2 D 不确定
*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kmol/h,xF=0.6,要求得到塔顶xD不小于0.9,则塔顶最大
产量为 B 。
A 60kmol/h B 66.7kmol/h C 90kmol/h D 不能定
*精馏操作时,若F、D、xF、q、R、加料板位置都不变,而将塔顶泡点回流改为冷回流,则塔
顶产品组成xD变化为 B 因为物质交换变大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不确定
*在一二元连续精馏塔的操作中,进料量及组成不变,再沸器热负荷恒定,若回流比减少,则塔顶温度 A ,塔顶低沸点组分浓度 B ,塔底温度 C ,塔底低沸点组分浓度 A 。
A 升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A=0.4,相应的泡点为t1,气相组成为
yA=0.4,相应的露点组成为t2,则 B 。
A t1=t2 B t1<t2 C t1>t2 D 不能判断
*某二元混合物, =3,全回流条件下xn=0.3,则yn-1= D
A 0.9 B 0.3 C 0.854 D 0.794
*精馏的操作线是直线,主要基于以下原因D 。
A 理论板假定 B 理想物系
C塔顶泡点回流 D 恒摩尔流假设
*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态(q)的变化将引起以下线的变化 B 。 A平衡线 B 操作线与q线 C平衡线与操作线 D 平衡线与q线 *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高度 ,而表示传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数 。
*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有效膜理论 、 溶质渗透理论 、表面更新理论。
*如果板式塔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可能产生 漏液 、夹带液泛 及 溢流液泛等不正常现象,使塔无法工作。
*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系数ky=2kmol/m2·h,气相 …… 此处隐藏:201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