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八年级上册)2(3)
时间:2025-04-03
时间:2025-04-03
人口密度: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人口分布特点:以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为界,东多西少。
34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区。23个省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苏省。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56个民族
人口数最多的是汉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各民族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如汉族的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维吾尔族的开斋节、彝族的火把节、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民族的分布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三级阶梯概况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4中的图2.4) 四大高原的特点
上一篇:GB28282003抽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