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远程教育 文学经典(7)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三.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
7.简述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
(1)从无名群众和文人相结合的集体创作,发展为文人的独立创作;(2)题材内容上,从写历史题材发展为写现实题材,特别是通过日常的家庭生活反映重大社会主题;(3)艺术表现上,从重情节发展到重人物刻画,在人物描写上,从带理想色彩的传奇式夸张描写,发展为写实;(4)产生了几种最具特色的小说类型;(5)出现了两部总结性的作品,《红楼梦》和《聊斋志异》。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五、论述题
试述苏轼文学创作成就。
苏轼对文艺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贵华而贱实”,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他认为为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要敢于革新独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苏轼重视文艺创作技巧的探讨,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进一步“了然于口与手”来解释“辞达”(《答谢民师书》),已经触及了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苏轼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文艺观。他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苏轼的文学创作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文学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当时有许多青年作家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另外,张舜民、孔平仲、李之仪、贺铸、李格非等人,也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苏轼的影响。他的著作在当时就有编辑。元丰四年苏轼贬谪黄州时,陈师仲就把他在密州、徐州两地所作的诗编成《超然集》、《黄楼集》。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九载有“京师印本《东坡集》”,苏轼曾指出其错字。在辽国、高丽等地,苏轼的作品也广受欢迎。但到北宋末年,因为政治原因,苏轼的著作遭到禁毁。到南宋高宗时党禁解除,他的集子又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形成“人传元祐之学,家有眉山之书”的盛况,当时“士大夫不能诵坡诗者,自觉气索”。苏轼的诗作对当时及后世都有深远的影响。宋人爱在诗中显学识、发议论的风尚,大都源于苏轼,从南宋诗人范成大、刘克庄等人诗作流动自然、汪洋恣肆的特点中,我们也可看到苏诗的影子。金代中叶形成了“苏诗运动”,王若虚等人论诗也颇为推崇苏轼。元代郝经教人学诗,曾主张唐宋以来只读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四家的诗作。明代宋诗虽遭到冷落,但公安派作家如袁
上一篇: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对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