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疾病出院指导
时间:2025-04-12
时间:2025-04-12
高血压病的出院指导
高血压按照病因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高血压病指的是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成人高血压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8.7千帕〔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12.0千帕〔90毫米汞柱)。
单纯高血压病人如能早期发现,坚持系统地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水平,则预后良好。如果在严格降压的同时,努力减少或改善影响高血压病预后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以控制或延缓心、脑、肾、血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一、出院后应该在家休息还是可以工作
1、高血压病人出院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加一定的体力工作及社会活动,以提高生活质量。但在恢复工作前需经医生详细检查判断后,接受医生的建议和要求,在确保不中断治疗的前提下考虑工作问题。
2、有两种精神状态不利于工作:一是过度紧张,不能正确对待病情,致使血中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影响工作中的注意力和效率;二是过分麻痹大意或过度体力负荷,容易造成心血管急性事件。
二、出院后如何用药
1、根据病情选择降压药物,一般需终生治疗,并应按时、不间断服药。若自行停药,血压终将回复到治疗前水平。
2、高血压病人的用药原则:应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药物,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有的最佳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
3、为了有效地防止心、脑、肾、血管受损害,要求一天24小时内稳定降压,并能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导致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
4、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够时,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但需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5、服药注意事项:
1)所有降压药都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但常较轻而易耐受,并且各人反应不同。
2)治疗时宜从小剂量开始,按需要逐步增加,效果不够满意者加用或改用另一类
药物。
3)老年人对降压药物较敏感,更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服药后最好能休息片刻。改变体位动作要慢,以防止低血压特别是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引起意外摔伤。
4)气候变化也可影响血压变化,寒冷可导致血管收缩,抵消降压药的作用,需在医师指导下适当增加降压药剂量。
5)注意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增减药物剂量或药物种类,加强血压监测并做记录,便于今后选择用药参考。
三、出院后是否需要复查
1、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一般需终生治疗,需要定期复查,以评价药物疗效及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的改变。
2、复查内容: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光胸片、眼底、脑血流图、CT及磁共振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
3、复查时间:遵医嘱定期复查。
四、一般护理与自救
1、高血压病人应学会自己测量血压并记录血压,测血压时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这样可以及时得到准确的血压,以便随时调节用药和就诊时提供给医生作为参考,使医生能更全面了解病情。
2、出现心慌、胸闷、气短、下肢浮肿、尿量减少甚至伴有心前区疼痛时,提示高血压病变已累及心脏,可能并发左心室肥厚甚至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出现夜间尿频、多尿、尿色清淡时,提示高血压病情已累及肾脏,导致肾功能减退;
4、出现一侧肢体活动不灵,并伴有麻木感,甚至肢体麻痹,应注意及时就诊。
5、原有症状加剧或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嗜睡、意识模糊等精神神经方面的异常改变,应立即终止活动,保持镇静,在旁人的协助下就地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并立即联系救护车急送医院。
五、饮食与营养
1、饮食原则为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清淡为宜,不要暴饮暴食。
2、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卵、软体动物、甲壳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3、膳食中的盐,包括所有食物中的钠折合成盐,限制在每天3—5g(相当于两啤酒瓶盖)。
4、控制糖及甜食,使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控制在25以下。
5、不饮白酒,限制饮酒,每天摄入酒精量不超过20克。
6、坚决戒烟。
六、生活起居与情绪
1、血压的调节与情绪、气候、体力活动有关,应该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娱乐,做到有规律、有节制,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2、确保足够的睡眠时间。保持排便通畅,便秘者可使用通便药,避免排便时用力过度。
3、冬季注意防寒,沐浴时间不要过长。
4、紧张工作之余闭目养神一会儿,也是休息的一种方式。保持宽松、宁静而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劳累、紧张、激动和焦虑。学会情绪的自我控制,避免动怒。
5、参加社交活动可以改善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病人可以延长参与社会生活的时间,可以互相交流如何改善生活的方法,寻找生活乐趣,倾诉心中的困惑和烦恼,得到同龄人的劝导和理解。
6、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也要积极吸纳外界信息,可以听收音机、聊聊家常,并乐意接受别人的帮 …… 此处隐藏:790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