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_以新疆为例
发布时间:2024-11-21
发布时间:2024-11-21
2015年第1期(总第208期)人口与经济
POPULATION&ECONOMICSNo.1,2015(Tot.No.208)
人口城市化与流动人口
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
———以新疆为例
121
王淑娟,王笳旭,李豫新
(1.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2000;2.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摘要: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新疆区域经
济差距突出表现在北疆和南疆内部差距过大,这成为制约新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引入新古典增长模型对比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新疆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考虑劳动力流动因素后的模型显著性较不考虑劳动力流动因素的模型显著性得到明显提升,劳动力流动抑制了新疆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趋势,但是新疆劳动力流动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差异,对经济较发达的北疆地区差距缩小有正向效应,而对经济欠发达的南疆地区差距缩小有负向效应。对此,协调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应重视劳动力流动的作用,破除限制劳动力流动的障碍,注重对不同区域流动劳动力人口实施差别性治理政策。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区域经济差距;条件收敛;新疆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5)01-0072-09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5.01.007
AResearchontheEffectofLaborMobilityonRegionalEconomic
DevelopmentGap:EvidencesfromXinjiangWANGShujuan1,WANGJiaxu2,LIYuxin1
(1.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hiheziUniversity,Urumqi832000,China;2.ChinaRuralResearchCenter,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Theeffectoflaborcross-regionalmobilityontheregionaleconomicgaphasbeenoneofthefocusofacademicdebate.ThemostprominentcharacterofregionaleconomicdisparityofXinjiangistheinternalgapsofnorthernXinjiangandsouthernXinjiang,andthisbecomethekeyobstacletothestabledevelopmentofsocietyandeconomy,inXinjiang.Thisarticlecontrastsand
收稿日期:2014-06-17;修订日期:2014-09-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区域公平与新疆跨越式发展”(12AZD057)。
作者简介:王淑娟,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王笳旭,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李豫新,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72·
analysistheimpactoflabormobilityontheregionaleconomicdisparityinXinjiangbyintroducingtheneoclassicalgrowthmodel.Theresultsshowthatthesignificantimprovedsignificantlyaftertakinglaborfactormodeloflabormobilityintoconsideration.Thelabormobilitysuppressestheexpendingtrendofregionaleconomicgap.ButtheeffectoflabormobilityonregionseconomicgrowthinXinjiangisdifferentfordifferentpartofXinjiang,itperformedpositiveandnegativeeffectontheregionalgapofnorthernXinjiangandsouthernXinjiangrespectively.Soweshouldattachtheimportanceoflabormobilitytocoordinate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inXinjiang.BreakthebarriersofrestrictthelabormobilityandpayattentiontomakedifferentlabormobilitystrategyindifferentregionsofXinjiang.
Keywords:labormobility;regionaleconomicdisparity;conditionalconvergence;Xinjiang一、引言
劳动力大规模、跨区域流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空间动态演变的突出特点之一。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劳动力在区域间的流动改变了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状态,实现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对协调区域间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着我国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大,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也呈现出持续扩大的态势,劳动力从贫穷地区向富裕地区的流动并没有使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出现理论上预期的缩小结果。劳动力流动真的能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吗?如果能,那又如何解释现实与理论的悖论?
关于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存在以下几种争论:其一,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对区域间经济差距的缩小具有消极作用。周加来、李刚从要素流动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认为前者对后者具有扩大作用,尤其在1991-2006年间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区域差距扩大的作用更加明显
[1]
。段均、杨俊认为劳动力转移虽然对整体经济发展产生了
[2]
积极效应,但是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分配均等化效应下降,导致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家庭的收入水平,从全国而言有助于抑制农村收入差距扩大是经济收敛的重要诱因,是解决区域差距扩大的方法助于缩小地区间的劳动报酬差距和人均GDP差距
[5]
[4]
[3]
。其二,
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能够有效地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李实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可以提高外出务工
。刘强认为区际大规模的劳动力迁移
。王小鲁、樊纲认为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有
。李宾、马九杰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劳动力流
[6]
动划分为三个阶段,发现三个阶段劳动力流动的综合影响能够缩小区域差距,而我国呈现的区域差距与劳动力流动同时扩大的原因在于工业化、城市偏向的财政政策和对外贸易等因素的影响
。其三,
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许召元、李善同对劳动力流动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观点持怀疑态度,通过构建包含资本外部性、劳动力不完全流动和拥挤效应的两区域模型说明了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不一定能缩小区域差距
[7]
。洪兴建对我国八大区域人口流动份额
[8]
影响经济增长极化效应的分析也显示劳动力在区域间的流动对基尼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姜德波的研究也认为劳动力流动对地区增长差距的经济效应存在不确定性济差距加大
[10]
[9]
。樊士德、
。李浴发现东部地区劳
动力流入的加快有助于缩小东西部区域间差距,而西部地区劳动力流入的加快则会导致东西部地区经
。
[11-14]
新疆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典型省份,区内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已是学界和社会的共识,高志刚、李建新、付金存等、李江南等均对新疆区域经济差距与协调发展问题做过较为深入的分析
。
·73·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有可能引起社会政治问题,严重不利于新疆的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15]
。新疆作为我国主要的劳动力流入省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西北民族省份居首。
近年来,新疆区域内劳动力流动也日益活跃,庞大的劳动力跨区域流动规模会带动资本和技术在区域间的重新配置,势必对新疆各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在以往研究中却对此关注不足,未能从实证角度揭示劳动力流动对新疆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没有明确指出新疆劳动力流动是否有助于新疆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不利于从流动劳动力的管理层面制定行之有效的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
因此,本文借鉴以往相关研究成果,首先运用泰尔指数对新疆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继而构建了新疆区域经济差距收敛模型,对比分析劳动力流动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效果,并深入分析了新疆各区域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地区的不同效应,进而求证劳动力流动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的重要性,以期能够从劳动力流动层面为促进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
二、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水平测度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9.07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7505.31亿元,增长了近192倍,人均收入水平也从1978年的317元上涨到33796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新疆整体经济增长的背后却存在着不平衡发展的内生后果,即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突出。
1.测度方法与数据选取说明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方法多种多样,各种方法也各有利弊,本文采用泰尔指数来衡量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这主要是基于泰尔指数具有可加分解的特性整体差距的贡献水平。
根据新疆的传统划分习惯和地域分布特点,本文将新疆划分为三大区域,分别为北疆地区(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昌吉州、克拉玛依市、伊犁直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州)、南疆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巴州、克州)和东疆地区(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间的差距,采用以GDP加权的泰尔指数,因此,新疆整体差距T可表示如下:
T=TD+
GDPNGDPSGDPE
TN+S+TGDPGDPGDPE
(1)
①,并用
[16]
。泰尔指数不仅能够衡量新疆整体
经济发展的差距水平,而且能够将新疆划分为有限区域,衡量各区域的差距水平和各区域差距对新疆
TN、TS和TE分别表示北疆地区内部差距、南疆地区内部差距和东疆地区内部差距,TD表示三大区域之
即总体差距等于区域间差距与区域内差距的加权和,区域间差距和区域内部差距的计算方式分别如下:
TD=Ti=
GDPiGDPi/GDP
GDPPi/P
∑i
())
(2)(3)
∑i
GDPijGDPij/GDPi
lnGDPiPij/Pi
(
①
兵团直辖的五家渠市(北疆)、图木舒克市和阿拉尔市(南疆)由于数据限制,暂未列入研究范围,考虑到以上三个市地域相对
狭小,故不会影响整体研究结果。
·74·
GDPiGDPij
表示各区域GDP占新疆总GDP的比重其中为各区域内部地州市GDP占该区域GDPGDPi
PijPi
GDP的比重表示各区域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示各区域内部地州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比重。
PPi
本文选取1990-2012年新疆各地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总量来分析新疆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动情况,相关数据来源于1991-2013年各年份的新疆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各地州市当年的统计公报。
2.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泰尔指数对新疆整体差距、三大区域差距及各地州市差距的分解计算,本文发现,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平衡性较大,这种不平衡性不仅表现在传统上认为的新疆南北疆之间差距过大上,同时更主要的表现在南疆内部和北疆内部差距过大。各区域泰尔指数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
图1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泰尔指数分解趋势图
首先,新疆总体经济发展差距在1990-2012年间呈倒“U”型发展趋势,符合威廉姆森经济发展差距先扩大再缩小的发展趋势。1990-1998年新疆区域经济差距变动平稳,1999-2006年新疆经济发展差距出现了较快的扩大态势,而在2006年以后又出现了一个差距迅速缩小的阶段。总体上,1999-2006年新疆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而在2006年以后迅速缩小。2010年以后新疆区域经济差距又出现了扩大的趋势,并且区域经济差距也处于较高的水平。
其次,南北疆内部差距变化趋势较为相似,也呈现了倒“U”型的发展趋势,均是在2006年前后达到区域内部差距最大阶段。2008年之前,北疆地区的内部差距高于南疆地区,而2008年以后南疆地区的内部差距更加突出,在三大区域内部差距中居最高水平。东疆地区的内部差距在三大区域中差距最小,且近年来东疆地区内部差距有不断缩小的趋势。总的来看,从2006年以后三大区域内部差距都出现了趋同的趋势。
再次,新疆三大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幅度较小,并呈现逐渐收敛趋势。新疆三大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并没有表现出如同区域内部差距一样的高度波动形式,在整个时期内运行比较稳定,大致在0.030左右,在1999年达到最大值0.039,而后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在2007年降到0.025。近年来新疆区域间差距出现小幅的上升趋势,但整体上区域间差距的水平远低于北疆内部差距和南疆内部差距水平。
图2反映了新疆三大区域内部差距和三大区域间差距对整体差距的贡献率。从中我们可以发现,
·75·
造成新疆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过大的原因主要是北疆区域内部差距和南疆区域内部差距过大,新疆区域间差距对整体差距的贡献率处于不断缩小的态势。随着哈密地区的开发,东疆地区内部差距已近消弭;南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为巴州和阿克苏地区,这些地区与经济发展缓慢的和田和克州等地的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北疆发展主要围绕“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一线,其他地区的发展亦相对缓慢,因此,北疆地区内部差距趋同也存在很大困难
。
图2新疆各区域差距对整体差距的贡献率
三、新疆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1.计量模型的构建与数据处理
新古典增长的收敛理论认为经济增长速度与初始水平产出有关,初始期的人均产出水平越高,则增长速度越慢,初始期的人均产出水平越低,则经济增长越迅速,基于这一思想,新古典理论认为贫穷地区的经济最终会趋同于富裕地区,即经济实现收敛。新古典经济增长的收敛模型如下:
Yi,1-e-β0T-t1T
·ln·lnYi,=α-t+βXi,t+μi,t
T-tT-tYi,t
()
()
(4)
Yi,其中,β0为收敛系数,表示初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向稳态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收敛速度,t为T-t代表考察期的长度,Xi,Yi,初始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T为考察期期末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t为一组控制变量。在不考虑控制变量的情况下,模型为绝对收敛模型,如果β0系数为正,则意味着初始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初始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从而说明存在着绝对收敛,β0值的大小反映了收敛趋势的强弱。
引起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多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投资、对外贸易、制度因素等角度探讨区域经济差距产生的根源
[17-19]
。新疆区域经济差距出现波
动既有地区先天优势方面的原因,也有地区间经济结构差异方面的原因,还包括各地区政策差异等原因。新疆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省份,在政策上国家给予了大量的照顾,优惠性政策的落实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落户新疆,但投资倾向具有倾斜性,因此,我们将新疆的物质资本积累纳入控制变量组,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当年GDP比重(INV)替代物质资本积累。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陆路边境口岸和内陆口岸构成了新疆对外开放的重要基地,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也可能是新·76·
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将此指标纳入控制变量组,用地区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OPEN)衡量市场开放度。同时,采用财政支出占GDP比重(FIN)作为评判市场化程度的指标,市场化程度指标是一个逆向指标,即财政支出占比越高说明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性越高,则市场化程度越低。对于模型中的关键变量劳动力流动水平,我们用新疆的劳动力流动率(MIG)来衡量,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这里用新疆人口的净迁移量占该地区总人口比重进行替代。同时我们加入表示地区差异的虚拟变量Di,t,将劳动力的净流入地区视为发达地区,并将D赋值为1,劳动力的净流出地视为欠发达地区,并将其赋值为0。由此,新疆地区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模型如下式所示:
yT1
·lni,=α±α1lnyi,t+β1·MIGi,t+β2·INVi,t+β3·FINi,t+T-tyi,t
β4·OPENi,t+Di,t+μit
(5)
我们选取新疆15个地州市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人口与经济发展的横截面数据,对流动人口的数据统计以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次人口普查为准,劳动力流动率的计算是根据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的差除以期初与期末人口折算获得。其他指标数据依据当年统计年鉴获得。
2.实证结果分析
利用(5)式对新疆1990-2000年、2000-2010年和1990-2010年的地区经济增长进行条件收敛分析。由于在分析中地区虚拟变量不显著,因而在模型中剔除地区虚拟变量,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模型一为不存在劳动力流动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模型,模型二为加入劳动力流动后的经济增长收敛模型。
表1
变量常数项lnyi,t-TMIGi,tINVi,tFINi,tOPENi,t
R2F值D.W值
1990-20004.523
(2.635)-0.556(-1.880)
—0.683(1.798)-0.618(-2.659)-0.012(-0.228)
0.4862.3671.678
**
()
劳动力流动对新疆区域差距收敛性分析(n=15)
1990-20103.729
(1.972)0.078(0.437)—0.101(0.262)-0.245(-1.709)-0.003(-0.048)
0.2540.6131.929
******
模型一
2000-20100.302(0.155)0.012(0.078)—0.385(2.067)-0.102(-1.783)-0.017(-0.526)
0.3451.3182.068
1990-20004.806(2.700)-0.635(-2.009)0.009(0.814)0.725(1.835)-0.590(-2.474)-0.017(-0.312)
0.5221.9622.014
*****
模型二
2000-20100.935(0.530)-0.034(-0.249)-0.012(-1.889)0.423(2.530)-0.258(-1.841)-0.028(-0.948)
0.5312.0392.263
***
1990-20103.271
(1.906)0.015(0.090)-0.026(-1.916)0.067(0.183)-0.325(-1.759)0.017(0.293)0.3220.8531.451
*********
*****
********
**********
*****
代表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代表通过10%的显著性水注:括号内数据为t检验值,其中*代表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
平检验。
从模型一中可以发现,当控制了条件变量的影响后,新疆1990-2000年、2000-2010年和1990-2010年的初期人均产出水平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556、0.012和0.078,这三个时期的人均产出水平收敛系数只有第一个时期通过了10%的假设检验,并且1990-2000年的回归系数表明这阶段新疆地区差距具有条件收敛的特性。虽然后两个阶段的分析中初期产出水平的回归系数不显著,但是从其符号均
·77·
为正可知,新疆的地区差距呈扩大的趋势。从各控制变量对新疆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看,在三个阶段的分析中固定资产投资和市场化程度均对地区差距的扩大起到了促进作用。
而加入地区劳动力流动变量后,各阶段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变好,由此可以断定新疆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从1990-2000年的回归结果看,加入劳动力流动后的初期产出水平的收敛系数为-0.635,较不考虑劳动力流动的-0.556具有更好的收敛效果,说明这时期劳动力流动对新疆地区差距的收敛起到了促进作用,劳动力流动缩小了新疆地区间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从2000-2010年的回归结果看,加入劳动力流动后,初期人均产出的回归系数为-0.034,而不考虑劳动力流动的模型显示其值为正,说明这一阶段的劳动力流动也有助于平衡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并且这一阶段的劳动力流动对于新疆地区间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效果,劳动力流动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会缩小0.012个百分点。从1990-2010年的整个时期看,劳动力流动有效地降低了新疆地区差距的扩大趋势,由于劳动力流动使得初期人均产出的收敛系数从0.078下降到0.015,从而减缓了新疆地区经济差距的发展速度。对比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劳动力流动对地区差距缩小的作用可以发现,劳动力流动对人均收入差距缩小的作用在增强。另外,我们也能发现,在劳动力流动的同时,物质资本积累的效应扩大了,这可能是因为迁移劳动力携带了大量的物质资本,劳动力流动间接地带动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区域间的流动。
但是,从上述回归结果我们很难看出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差距的影响。实际上,从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远高于东疆地区和南疆地区,因此我们这里将北疆地区默认为经济发达地区,而将南疆和东疆地区默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①,运用2000-2010年的横截面数据对新疆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动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回归结果见表2。
表2
变量常数项lnyi,t-TMIGi,tINVitFINitOPENitR2F值D.W值
劳动力流动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
欠发达地区0.1149
***
发达地区
-0.4268(-1.9557)
0.0517(2.4683)-0.0043(-5.3884)
0.0463(3.6068)-0.0193(-1.9922)
0.0034(0.2885)0.989215.27951.6328
*
**
新疆整体
0.1221(1.9847)-0.0061
***
(0.424)0.0115(3.3357)
0.0018(4.8645)0.0347(1.4282)-0.0126(2.8223)0.0090(1.7932)0.82989.75252.1473
***
*****
***
(-2.4510)
-0.0015(-2.7643)
0.0274(2.1289)-0.0190(-1.4724)
0.0067(2.8252)0.754110.37461.7369
*
***
****
*****
*****
****
注:括号内数据为t检验值,其中,表示通过1%的假设检验,表示通过5%的假设检验,表示通过10%的假设检验。
首先,从模型的回归结果看,该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新疆各地州市的经济增长情况,新疆经济发达地区除了开放程度指标外其他指标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模型对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拟合程度达到0.9892的高水平;欠发达地区的物质资本积累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余指标对经济发展的解
①
由于横截面数据模型回归对截面个数的限制,故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南疆地区和东疆地区合并处理。
·78·
释度较高,通过了10%以内的假设检验;各个指标对新疆整体经济增长收敛性的拟合程度也比较高,劳动力流动和开放度指标通过了1%的假设检验,物质资本积累和市场化程度指标通过了5%的假设检验,其余指标也通过了10%的假设检验,模型整体拟合程度达到0.7541。
其次,2000-2010年,新疆初始产出水平的收敛系数都比较显著,较好地契合了新疆整体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北疆发达地区的人均产出增长的收敛系数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南疆和东疆欠发达地区的人均产出增长的收敛系数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全疆各地州市的人均产出水平的收敛系数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初始水平的人均产出与地区经济差距的拟合程度较好。但从系数看,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分别为0.0517和0.0115,系数为正说明仅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各地州市的发展情况看,并不存在经济发展的收敛,反而表现为各自的发散趋势。新疆整体的回归系数为-0.0061,由此算出收敛速度为0.0059,若以此速度发展,新疆将至少需要115年才能消除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距的一半,这表明新疆经济发展的收敛性较弱。以上实证分析结果与我们对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分解分析中得出的结论较为一致,都反映出了新疆南北疆内部发展的发散性。
再次,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远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市场化程度等指标的影响,原因可能是忽视了迁移劳动力所携带的资源禀赋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迁移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力量,同时也反映了由于受户籍制度限制,导致人口流动性不足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高。但从分析中还是能够清晰发现,经济发达的北疆地区劳动力流动对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距具有收敛作用,而经济欠发达的南疆和东疆地区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差距具有发散作用,但从整体看,劳动力流动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收敛仍然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四、结论及政策启示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一直是新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障碍。本文首先通过泰尔指数测度了新疆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水平。其次,引入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收敛模型,分析了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生的原因,在考虑和控制劳动力迁移流动两种情况下对比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新疆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通过分析本文得到以下基本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首先,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仅表现为南疆、北疆和东疆三大区域间的差距,而且也存在三大区域内部的差距,并且后者是导致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最主要原因,区域间差距对新疆整体差距的贡献度逐渐降低。
其次,物质资本投资和市场化程度与新疆地区间经济差距具有正向关系,新疆物质资本投资增加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加剧了新疆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而劳动力流动和对外开放程度与新疆区域间差距呈负相关,新疆劳动力流动规模扩大和实施更广泛的对外贸易有助于新疆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
再次,劳动力流动能够加速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收敛。考虑劳动力流动因素后,新疆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明显抑制,说明劳动力流动对抑制区域差距扩大具有积极作用,加速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是缩小区域差距的一个有效途径。
最后,新疆劳动力流动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劳动力流动对于发达地区内部差距缩小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而对于欠发达地区差距缩小具有显著负效应,但从新疆整体看劳动力流动对差距缩小的积极效应高于消极效应。
·79·
由此可见,劳动力流动在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平衡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加速新疆劳动力流动有助于缩小新疆区域经济差距。但目前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长期以来缺乏对流动劳动力的有效引导和管理。对此,新疆在制定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促进劳动力流动政策体制建设,进一步破除户籍制度等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障碍,确保流动劳动力在迁入地的合法权益。针对新疆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不同区域应制定有差别的人口政策,积极引导高素质劳动力向南疆和东疆较为落后的地区流动,从而带动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加大对经济欠发达的南疆和东疆地区的财政和金融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覆盖流动劳动力人口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统一的劳动力服务市场,协调好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发挥地区间流动劳动力的协同作用等。
参考文献:
[1]周加来,李刚.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新经济地理、要素流动与经济政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9):29-34.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8):53-64.[2]段均,杨俊.劳动力跨部门配置与居民收入差距[
J].中国社会科学,1999(2):16-33.[3]李实.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
J].经济研究,2001(6):70-77.[4]刘强.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J].经济研究,2004(1):33-44.[5]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1):102-107.[6]李宾,马九杰.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J].经济学(季刊),2008(1):53-76.[7]许召元,李善同.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地区差距的影响[
.经济研究,2010(12):82-96.[8]洪兴建.中国地区差距、极化与流动性[J]
J].中国人口科学,2011(2):27-38.[9]樊士德,姜德波.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研究[
J].现代商业,2013(9):48-50.[10]李浴.跨区域劳动力流动对区域差距的影响[
[11]高志刚.新疆城乡经济差异分析与评价[J].新疆社会科学,2003(3):53-56.J].西北民族研究,2008(2):53-63.[12]李建新.新疆社会经济的区域发展差距分析[
——以新疆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3(3):26-33.[13]付金存,李豫新.极化理论视角下民族地区经济不均衡及其分解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2014(2):356-362.[14]李江南,陈彤.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预测与预警机制的设立[J]
——以新疆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0(6):31-[15]韩佳彬,陈文新,于鸿君.经济权利视角下城乡收入差距成因的实证分析—
37,44.
[16]郑长德.中国金融发展地区差异的泰尔指数分解及其形成因素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7):7-13.——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10):30-37.[17]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增长的趋同与差异—
J].世界经济文汇,2008(2):69-83.[18]张茹.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1978-2005[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51-62.[19]史修松,赵曙东.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机制(1978-2009年)[
[责任编辑武玉,方志]
·80·
上一篇:拼音输入法技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