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金刚经浅译(20)
时间:2025-04-05
时间:2025-04-05
宣化上人金刚经浅译
上就是佛的极果。在过去翻译经典的大德法师,都保留佛这个名号,所以没有翻。 那么假如若有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这就请问佛了,说怎么样可以常住他这个真心呢?“应住”:这得到他这个真心怎么样能常住呢?“云何降伏其心”:怎么样才能降伏他这个妄想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这个攀缘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好高骛远的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吾我贡高的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一切一切虚妄的心呢?怎么样能降伏他的贪心呢?怎么样能降伏他的嗔心呢?怎么样能降伏他的痴心呢?这“降伏其心”,所有这一切的不好的心,都要降伏。怎么叫降伏呢?这个“降伏”,本来它是不伏的来著,那么现在好像两个作战,作战把它战败了,它投降了,这就是降伏了。
我以前没有讲吗?贪、嗔、痴,你怎么样能降伏这个贪嗔痴?你就培植你这个戒定慧;你戒定慧现出来了,贪嗔痴它就没有了。这个贪嗔痴也就是戒定慧;戒定慧也就是贪嗔痴,就看你会不会用它。好像一样的钱,拿这个钱去买鸦片烟回来抽了,这也觉得很好的;你要拿这个钱去帮助人,令人免除人的痛苦,那这比你自己抽鸦片烟更好。那么一样的钱,看你怎么样的用法。这个贪嗔痴、戒定慧也是这样子:你要是会用就是戒定慧,你不会用就是贪嗔痴。你明白了,贪嗔痴变成了戒定慧;你愚痴了,戒定慧变成贪嗔痴。
这也就是以前我讲的那个道理--“水不异冰,冰不异水;水即是冰,冰即是水。”也就是“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菩提和烦恼没有两样的。那么你不会用,烦恼就是烦恼;你要是会用,烦恼变成菩提了。所以,说的是法,行的是道。我们说得好,说得妙,不实行就不是道。一定要实实在在去做去,老老实实依照佛法来修行。依照佛法修甚么呢?就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就是降伏其心。你把妄心降住了,真心也自然就常住了。所谓 :
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也就是你这个妄心息了,真心也就现出来了。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释迦牟尼佛见须菩提这样的来为众生请法,他很欢喜,所以就赞叹须菩提,说是:“善哉善哉。”说,你,须菩提真好啊!你须菩提,好得很哪!我!很欢喜你,你是我一个最好的徒弟!于是乎,释迦牟尼佛就说了:“如汝所说。”不错了,就像你所说的,“如来善护念诸菩萨”:说是,如来我,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说这个般若法门。“汝今谛听”:你现在呀,要谛听,你要特别注意。我,“当为汝说”:我现在给你讲一讲,可是,你不要当耳边风似的。我给你讲这个般若妙法,哎!你从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又走了;过耳不留,那可就是,枉费如来一番的心血啰!你要特别注意听嘛!“当为汝说。善男子。”你所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多罗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应该,这样子住他那个真心,“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像这样子降伏他那个心。 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个要紧的地方就在这“如是”两个字,“应如是住”。“如是”,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有一个表法,不过在文字上没说。怎么样呢?“如是”,没有话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在这个时候,言语的道路断了。你心里,所想的想像也没有了。所谓“口欲言而辞丧”:口,想要说,没有话讲,这个话亡了,死亡了:“口欲言而辞丧。”“心欲缘而虑亡”:心想要攀缘一下,哎,这种虑,这思虑心也没有了。“如是”:如是没有,这个地方,没有话讲,就是叫你参禅打坐,这就“如是”。“应如是住”:你应如是住,住到这个地方;你真心住到这个地方。“如是降伏其心”:你能以参禅打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