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培训达标测试
时间:2025-05-11
时间:2025-05-11
庆阳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培训达标测试
自 学 辅 导 资 料
目 录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2
第一章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2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 6
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15
第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21
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 33
第六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辅导 42
第七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54
第八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实施 61
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 66
第十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建立 71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 79
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83
第二部分《心理咨询与辅导(一)》 89
第一章 导论 89
第二章 心理咨询的理论体系 96
第三章 心理咨询目标 110
第四章 心理咨询关系 115
第五章 咨询会谈技术 125
第六章 心理咨询过程 134
第七章 团体心理咨询 142
第八章 不同发展阶段对象的心理咨询 150
第九章 特殊媒介心理咨询 161
第十章 心理咨询师 166
第三部分 附录 172
一、培训科目 172
二、考试大纲 172
三、培训教材 172
四、考试方式 172
五、考试题型举例 172
六、学习方式方法 174
七、资料编写使用说明 174
八、致谢 174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第一篇 基本原理
第一章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的涵义【识记】
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志。健康不仅是人们最珍惜的生活需要,而且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发展基础。个体乃至大众的健康状况,标志着民族的良好素质和社会的发展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种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由此,健康的观念也逐渐由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根据此模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衡量个体健康的10项具体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走路感到轻松。
二、心理健康的涵义【识记】
(一) 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于生理卫生而言的。它有三层含义:第一指一门学科或理论体系;第二指一项专业服务工作;第三专指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从第三层面上说,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意义相同。心理卫生的任务就是探讨如何维护、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措施及各种活动。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心理卫生是达到心理健康的手段。
(二)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综合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所谓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个体心理在自身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心理功能状态,而不是绝对完美的心理功能状态。
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必须符合三项基本原则:
1、 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一性原则;
2、 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性原则;
3、 个性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标准制订的难处与制订依据
(一) 心理健康标准制订 …… 此处隐藏:1990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广告公司会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