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二稿-杨振华
发布时间:2024-11-21
发布时间:2024-11-21
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 历史的真人化解读—纪录片的真实性
系 别 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班级 08广播电视编导
学生姓名
学 号 08040743136
指导教师 同组姓名
二○ 年 月
使 用 注 意 事 项
一、此本为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专用。封面用黑色字迹笔填写。
二、开题报告内容要求(围绕该课题,按以下六项撰写)
1. 国内、外现状及研究概况;
2. 研究目标、内容、难点及关键;
3. 研究方法;
4. 实施计划进度;
5. 完成该课题所存在的困难及要求。
6. 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3篇)。
三、开题报告书写要求
1. 开题报告内容一般不少于2000字。
2. 统一要求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A4纸单面打印。页面
设置:上边距3厘米、下边距2厘米、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2.6厘米。文字用
四号宋体字,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1.5。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字体。
3. 版面布局工整美观,图表清晰,文句通顺,内容明瞭。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 主 任 签 字
20 年 月 日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武 汉 传 媒 学 院 开 题 报 告
历史的个人化解读
——纪录片的真实性
一、研究纪录片的特点及发展
1.什么是纪录片: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
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
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
片的创作。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
进站》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
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军山》。最早的一
些镜头,包括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片断和历史
人物李鸿章等,是由外国摄影师拍摄的。纪录片又可以分为电影纪录
片和电视纪录片。
2.记录片的特点是什么:
时至今天。曾经依靠跟拍、同期声、长镜头等纪实手法为自己打天下
的纪录片因为经常流于冗长和平庸而失去了大众的青睐。"
那么,纪录片足以打动人的特性到底是什么呢?我想我们需要重
新梳理一些相关概念。首先,我们碰到的理论堡垒是"真实"。这可以
说是当前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们最感困惑也最难把握的一个命题。
一、
当代中国的纪录片运动是以对"真实"的追求开始的。但是所谓"
真实"其实是有条件有范围的。这就是在何种程度上有效的价值观
念。"客观真实"是一个意识形态的神话,从哲学意义上说,"客观真
实"只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命题,它强调用"摹写"的方式使主客观达到
统一的理论,其缺憾在于它忽视了观察者,忽视了观察者的观察视野
对结果的影响,而实际上任何一个观察者都必须立足于地球,立足于
他的文化背景,立足于他的个体经验,这在哲学解释学中被称为"合
法的偏见",这种"合法的偏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揭示人在历史
中生活中的真实状态。对于一个客观事物来说,并不存在惟一具有真
实意义的描述,真实需要多元的描述,事实与事实的关系是多元的。
只要这种观察者的角度是存在的,是现实合理的,它就是有效的,实
际上,如果我们一定要按照 "客观真实"再现真人真事的话那也未必
做得到。当镜头对准一个人时,他的一举一动是否在于他真实本意的
自然流露,其中有几分即兴表演的成分?事物的出现、发展、结束是
一个相对过程,必须有主客体同时介人才能成立。为此,对于纪录片
的创作者而言,"真实"实际上包含着两重意义,一是客观真实,源于
客观真实又高于客观真实的概念,它更注重的是价值二是价值真实,
其中,价值真实更应该被强调。从某种角度上说,纪录片的文化意义
其实就是它的价值意义。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价值意义正是我们选
题、拍摄和剪辑的重要标准。
纪录片当然是对一个真实事件的纪录行为。但它同时又是作者的
创作行为,它是人类的文化产品和传播产品。实际上,纪录片的创作
行为应该在拍摄之前,它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全片拍摄之前的创造
行为,它建立在对拍摄任务、材料的理解和接触上。二是在拍摄过程
中,随时地超前创造,一个新的现象。一个新认识,马上产生一个新
的拍摄计划,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拍摄。从这个角度上说,"纪
录"实际上是一种手法,它旨在使整个片子看起来有"真实感",从而
促使受众接受作者的思想。
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真实加上"圈套"。这
里的"圈套"指的是创作者为拍摄对象人为设置的情境。它并不是要拍
摄对象去表演,而是让拍摄对象在这个情境中被动地但是自然地表现
出它应有的反映。这个过程正如格里尔逊所说的是"创造性地处理现
实",这里有一个生动的例子。美国纪录片大师怀斯曼就经常依据对
象的大体走向,为他设计一个客观环境,让他在这个环境中作出应有
的反应。与此同时。他也经常不按生活的自然流程来剪辑和结构他的
片子,而是使用一种非常戏剧化的形式来表现,他将这种表现称之为
"对现实的一种虚构",实际上,这种再创作的剪辑是依据了生活的连
续性和相关性,利用声画关系的逻辑与联想,服务于创作者叙事目的
的一种重构。由此可见,在电视纪录片中"真实"是一个源于客观真实
又高于客观真实的概念,它更注重的是价值判断与审美体验。
二、
既然价值意义在纪录片创作中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那么,这种
价值意义最本质的体现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需要梳理的另一个问
题是: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同专题片相比,纪录片给予观众的是
一种文化品质;首先,他的主题是人,是人的本质力量和生存状态、
人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积淀,人的性格和命运,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对
宇宙和世界的思维。它不像专题片,专题片有直接的主题目标和宣传
的功利效果,它的主题趋向于更为深层,更为永恒的内容,它从看似
平常处取材,以原始形态的素材来结构片子,表现一些个人化的生活
内容,达到一种蕴含着人类具有通感的生存意识和生命感悟,生与
死,爱与恨,善与恶,同情与反感,生存与抗争,美的追求等,强调
人文内涵、文化品质。就象纪录片《望长城》,它之所以成为中国纪
录片的一个分水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关注的一个人文主题。在
《望长城》中占据镜头最多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人,给观众印象最深的
也就是这些普通人。继《望长城》之后的《藏北人家》《半个世纪的
爱》《沙与海》《龙脊》等等都体现了对人的深层关注,都是以人为
核心,直接关注人,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去除了许多直接的功利心,
多了一些人文性。与纪录片不同的是,专题片主题重在说明问题,阐
释政策观念,如"科教兴国""中华之剑"等,虽然这些专题片中也有精
彩的纪实段落。也有对人的关注,但那只是用人来说明某个特定的主
题,而纪录片则是以人为本,更接近人类学与民俗学。
其次,纪录片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和动态过程,注重感受与体验
的共时性,时间是纪录片的第一要素,它与栏目化专题节目不同,栏
目化的专题节目,定时定点播出,制作周期短,关注的是正在进行的
生活层面。结构较为自由、宽容度大,而纪录片对生命的本质关注是
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的,只有在一定的时间积累中,才能为观众提供
一个人类生存的某个阶段的活的历史,才能保留生活自然流程的偶发
"
性和丰富的细节,以及经过交流和反馈之后积累的情绪氛:围,展现
更为丰富的人文背景。比如纪录片《我们的留学业生活——在日本的
日子》拍摄历时三年,由于在人物发生重大变动的几个阶段摄像机部
在场,纪录了完整的过程段落"和细节,在动态取材中使生活的各种
原始信息得以保留,片子也因而有了生命
力。
第三,纪录片要求自身有独立的严谨的结构和个性化的风格样
式,表现人文内容应有一定的结构力。有起始、发展、高潮。结果等,
创作者还要把握叙事的技巧,注意节奏和韵律,并根据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叙述方式,形成不同的风格样式。它需要较大的精力和资金投
入。较长的创作周期和个性化的操作方式,因此,难以在日常播出的
栏目化生产流水线上操作,可以说纪录片的制作与专题片的制作完全
是两回事,不但关注对象不同就是思维方式和建构手法都少有共通之
处。所以,当我们谈到纪录片的特性时,这两者的区分必须泾渭分明。
否则,我们做出来的纪录片就会老是给人感觉四不象,特别是一些地
方台选送的评优片往往看似纪录片而实际上又充满了专题片式的说
教与表现。它虽然也使用一些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但因为它在本质上
不具备文化品质和价值意义,不具备对人本身的深切关注,也没有什
么真正能打动观众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伪纪录片的制作没
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它很容易被淹没。
冷冶夫曾经在《纪实论》中指出,纪录片成功的背后:是真实;
在真实的背后:是纪实;在纪实的背后:是人;在人的背后:是观念。的
确,建立正确的观念是纪录片创作的前提。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武 汉 传 媒 学 院 开 题 报 告
3.研究纪录片的真实性:
电影术语词典中说:“记录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
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是从现实中汲取素材,并
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纪录片的真实在于纪录片的素
材来自现实生活,没有经过导演安排和虚构。对于观众来说,纪录片
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真实,这种真实不仅包括人物、事件的真实,也
包括时间、空间和细节方面的真实。纪录片的这种真实特性展现了一
种独特的美。
从一方面讲,纪录片要求“无假定意义的真实”,不允许虚构,
不允许造假,不允许导演摆布。纪录片的素材是真实的,其中的事件、
人物以及其中的感情都是真实的。而另一方面,从创作层面上讲,纪
录片的真实还是一种主观化的真实,经过制作人员的创意、剪辑、提
炼、组接,纪录片作品难免带上创作人员的意愿、选择和感情。这种
真实不是绝对的真实,而是一种相对的真实,这种真实不是现实本身,
这种真实是美的真实,是审美的真实。
电影大师梅索斯兄弟,他们是“直接电影学派“的代表,他们利
用轻便摄影机和同期录音设备的优势,在不干涉状态下,现场抓去不
可控制的事件,客观记录,无旁白解说,尊重客观,强调要像墙壁上
的苍蝇一样既清楚及时地看到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又不会影响到眼前
所出现和发展着的一切。但实际上纪录片的拍摄并不可能完全这样来
进行,即使是墙壁上的苍蝇,它的存在也可能一起在场人员分散注意
力或者出现其他情况。从他们拍摄于1975年的纪录片作品《灰色花
园》就可以很好的看到这一点,梅索斯兄弟的拍摄显然给常年隐居在
灰色花园的这对母女的生活产生了影响,这在电影中也得到了很好的
记录。然而《灰色花园》这部纪录片的伟大也就在于它那种一丝不苟
的真实。梅索斯兄弟在这部电影中很好的展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观察
和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在短短的100分钟的纪录片中,影片意味深
长的真实展现了大小伊迪母女一年的生活,浓缩了她们一生的梦想、
时光走过留下的痕迹、她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回忆以及隐居生活
中她们起伏的感情 表现日常生活美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内心的
震撼,回味悠长。阿尔伯特 梅索斯曾在一次采访中,关于为什么放
弃自己以前的职业改拍纪录片这样回答记者的问题”我十岁时,经常
在图书馆做作业,无聊的时候就翻阅书架上的图书,因此可以经常看
书。一次我看到书架上有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名字叫做《伟大的人
类系列丛书 思想的建筑师》,于是我读了关于哥白尼,卡尔 马克思的
故事,后来我对了关于弗洛伊德的书。我想,哦,上帝,我们还可以
研究人类的大脑和心灵,从那时起我便对心理学感兴趣,后来心理学
便成为我的兴趣,并促使我沿着这条道路发展。但是,28岁那年,
当我拿起摄像机,我发现用摄相机拍摄所完成的事情可以超越我的心
理学分析。我不是一个擅长写作的人,遣词造句对我来说不太容易,
但是,我是一个好的观察者,因此,只要我让摄像机自由地拍摄外部
世界的原貌,那么相对于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与他们对客观事物的
抽象理论和带有文化偏见的意见相比,摄像机更加的客观真实。我认
为从事心理学研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找到人类基本的共同点。比如,
当你在电影中目睹一些穷困人们的真实生活,那么,无论你是苏联人、
中国人,还是非洲人,你都会真正了解我拍摄的那些人,这就是我为
什么从心理学研究转变成电影制作人的原因,我力图用电影找到人类
共同的东西。“影像有着文字所不能表达的真实的美和震撼力,也许
正是这种真实吸引着我们,启发着我们,让我们思考。
纪录片大师们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现着真实的美和震撼力,奥逊
威尔斯(Orson Welles)说“摄影师的摄影机应该具有一双藏在镜头
后的诗人的眼睛“。我认为,纪录片是一种浓缩的真实,一种美的真
实。生活真实、选择性真实、本质真实,从真实出发,最终又回到真
实,是一种呈螺旋上升式的回归,而这种回归中一定包含着生命本质
永恒的美与思索。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武 汉 传 媒 学 院 开 题 报 告
4.研究记录片真实性的意义:
观众看来,纪录片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的真实性。纪录片不仅人物、
事件是真实的,而且在时间、空间和细节方面也都是真实的。看多了
电视专题片那种连篇累牍的宣传与说教的观众,一下子就被电视纪录
片的那种真实的朴素的纪实手法征服。包括纪录片创作者本人,也因
为迷醉于这种真实和朴素,而经常不加选择地罗列生活。于是,我们
就看到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片段的重复。冗长、拖沓、琐碎、缺乏目的
和意义便成了一般电视纪录片的特征。
诚然,纪录片要求“真实地再现真人真事”,真实是纪录片创作者矢
志不移的追求目标。但真人真事可以再现,却不一定真实:当镜头对
准你时,你的一举一动是否出于你真实本意的自然流露?其中有几分
即兴表演的成分?在西方学者看来,无论纪录片是对现实的戏剧化解
释也好,还是对现实的创造性解释也好,亦或如实反映也好,他们都
不会认为纪录片反映的是真实客观的原始现实。他们认为真实很遥
远,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客观。纪录片里的真实是创作者通过某个视
角所观察到的打上了自己主观印记的真实,“是纪录片作者眼中的真
实”。因此,完全等同于现实的真实是不可能的。所谓纪录片“无我
境界”、“客观真实”根本不存在。“纪实”是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
创作者实际介入程度即巧妙处理“有我”和“无我”的不同方式。一
个重视高度真实性的纪录片导演也可能不由自主地投身到他镜头前
面的生活场景中去。事实上,有些纪录片是介于直接记录和较多感受
的表现之间的。
二、内容及难点
1.内容
文章以记录片的历史的真人化解读入手,首先了解记录片的内涵
及其特点由此分析记录片的真实性以及真实性在记录片中的意义。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武 汉 传 媒 学 院 开 题 报 告
2.难点
纪录片作为一种电视电影的表现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要研究
纪录片的真实性首先必须要做到
(1)记录片的概念和特点。由此知道纪录片所呈现出来的影像的所
具备的东西,以及它们真是存在的事实。
(2)纪录片的真实性的含义:记录片中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其真实
的再现给我们某种现实,记录下曾经真实发生的故事
(3)了解真实性在记录片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实施计划进度
1.2010年11月5日---2010年11月30日收集资料,确定论文的题目.
2.2010年12月1日---2010年12月10日撰写开题报告,交论文老师修
改.
3.2010年12月11日---12月15日,修改开题报告,撰写开题报告第二
稿.
4.2010年12月16日---12月20日,修改开题报告,撰写开题报告第三
稿.
5.2010年12月21日---2010年12月30日开题报告定稿.
6.2010年12月31日---2011年1月31日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7. 2011年2月25开题答辩、初稿面谈
8.2011年2月1日---2011年3月13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武 汉 传 媒 学 院 开 题 报 告
9.2011年3月14日---2011年3月30日修改论文,撰写第三稿.交定稿.
四、论文框架
第一章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及概念和特点
1. 国、内外记录片的发展历程
2. 记录片的概念
3. 纪录片的特点
第二章 记录片的真实性
1. 记录片真实性的概念
2. 真实性在纪录片的作用及意义
3. 电影中记录片真实性的分析
第三章 纪录片真实性的发展历程
1.现在纪录片的发展方向
2.纪录片的真实性的研究对于纪录片发展历程的影响和推动
第四章 结束语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3.移植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六、参考文献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武 汉 传 媒 学 院 开 题 报 告
[1]周梁楷:《影视史学、知识基础与课程主旨之反思》,《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学报》,1999年总第23期。
[2]张广智:《影视史学与书写史学之异同——三论影视史学》,《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1期。
[3]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现代传播》,2007年第2期。
[4]张文娟:(2000一2005年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研究》,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5]杨祥银:《美国的公共历史学综述》,《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6]王育济:《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2002—2007年卷,2008年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7]刘习良,李丹:《中国纪录片年鉴(2005卷、2006卷、2007卷)》,北京:年鉴出版社,2007年版。
[8]单万里:《纪录电影文献》,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9]胡正荣:/(21世纪初我国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10]张雅欣:《电视纪录片比较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赖黎捷,《话语选择与理论来源:中国纪录片的批评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吕新雨:《纪录中国——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13]杨伟光:《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研讨论文集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14]郭镇之:《中国电视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15][美]林达.威廉姆斯:《没有记忆的镜子——真实、历史与新纪录电影》,《电影季刊》,总第46卷第3期。
[16][美]埃里克·巴尔诺:《世界纪录电影史》,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
[17]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18][美]卡尔·海德:《影视民族学》,田广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武 汉 传 媒 学 院 开 题 报 告
六、完成该课题所遇到的困难及要求
完成该课题时得不到第一手的资料,准备资料时期自己对资料的过滤、总结以以及把握需要防止偏离以及取舍,纪录片的特点的资料特别少,而且总结起来也不是很容易,需要自己慢慢去梳理。
上一篇:相似三角形模型分析及运用
下一篇:乙烯装置主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