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故障诊断技术进展
时间:2025-04-16
时间:2025-04-16
第1卷第!卯 6年
期 3月
l
X
{湘潭矿 l学院学报 I N (3 T A N M I A S N E写 T、.
V
O
I 11 N.
o
l
Ma r
19 9
6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进展陈安华(机械工程系 )摘要
钟
掘,
(中南工业大学
1 4 0 8 3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现代机械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的诞生与发展概况;论述了其研。
究与应用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关键词
最后
,
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
匆
5
。
机械故障诊断TH
诊断理论男
诊断技术博士生副教授
分类号
7 1
第一作者简介n日}了 l
陈安华
3岁
振动力学与机械故障诊断
、J
古口、
随着现代机械日益高速化to一b
大型化
、
自动化和精密化e一
,
事后维修制 (Rv
un a
一
a e r
kd o
n w
a n r
n n i te,
a n ee,
)和定期预防维修制 (T i m一
b
e s an
Pr e
n i e t vean
a m
n i
n e t
e c )。
n显得越来越难以适应因而作为视情维修制 (O
o c
n
i d
o i t
a m
n i
n e t
e c )的技术基础
—所谓机械故障诊断确定故障的性质与部位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已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代工程科技热点之一,,
就是通过机械运行中的相关信息来识别其技术状态是否正常寻找故障起因,
,
预报故障趋势,
,
并提出相应对策,
。
自六十年代
末至今善,
,
故障诊断技术已获得迅猛发展。。
新理论
、
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出现并日趋完以信号处理和、
并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学科体系该学科以故障机理和技术检测为基础然而,
模式识别为其基本理论与方法,
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俱强,
高新技术密集的,
新兴工程技术学科机械故障诊断学尚处于发展阶段待解决的问题。。
从理论研究到技术应用还存在诸多有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现代机械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论
述了其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
,
概括了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可能的发
展趋势
2
.
现代诊断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可以认为。
,
现代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起源于本世纪六十年代末期 Man
,
以美国机年4
械故障预防小组 (M F P G为标志理、
h c— e该小组一成立便展开了广泛的学术研究与频繁的学术交流活动的成立,
i 1 Fa二
、:
t c I pr
,、e n
o ti
n
G r o
u
p)
(1 9 6 7‘”,
月)
在。
M FPG
的影响下
,
s A3 0
ME
、
N sB、
、
E PR I
、
MTI、
I以及 SP二
公司等先后成立专门机构开展故障机、
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5 9
状态监测
诊断与预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开发与咨询
在英国
,
收稿口期:
2 0
第
1]
卷第
l
期
陈安华等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进展
1 2。
C英国机器保健中心 (M e h a n i a c,
l H c lt a h
i o Mo n t
曼彻斯特大学的 W IM U原子能管理局的 SR洲国家在故障诊断领域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r e t )率先研究故障诊断技术此外 D等先后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与咨询其它欧r,。 .
n (沁
,
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与优势,,、
如瑞典 S PM仪器,
公司的轴承监测技术丹麦 B& K公司的振动监测诊断和声发射技术等日本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研究矿障诊断技术
挪威的船舶诊断技术在开展
并积极引进,
消化世界最新成果.
基础性理论研究的同时究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及与提高相结合的阶段。
,
着力研制新型实用监测与诊断仪器自 19 9年以来 0,
中国自七十年代末开始吸收国外先进诊断技术和设备,
八十年代初有关院所开始研,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技术应用入。{习
中国已进入普
并在一些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
研究与应用现状总的说来,
自六十年代末至今:
,
国内外在机械故障诊断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极、
大的进展) l ) 2
,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数据采集器和信号分析处理高效软进而、
硬件的开发应用
,
使得多机组
、
大规模的信,
号采集与即时处理成为可能析断、
,
能方便地实现机器或机组的在线监测与实时诊断,
振动诊断技术从初期简单的时域波形分析和振动频谱分析发展到了时间序列分、
倒频谱分析) 3
共振解调技术
全息谱分析等多种新方法,,
有效地提高了诊断水平铁谱技术、、
。
在振动诊断方法日益成熟并获得巨大效益的同时
声诊断。
、
热象诊、
、
涡流诊断等技术也逐步应用于实践4)
从而拓广了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
国内外对故障模式的统计识别和模糊识别理论与方法。
灰色聚类分析故障诊,
断神经网络尤其是诊断专家系统作了大量基础研究与
实用技术开发得到逐步应用
并已在工程实际中,
上一篇:新版GMP附录1+无菌药品附..
下一篇:全国计量检定人员考核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