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冲刺练习四
时间:2025-02-26
时间:2025-02-26
2016届高三历史冲刺练习<四>
24.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曾说,汉朝“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A.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B.皇权接受儒家思想制约
C.汉代谏官制度实用规范 D.汉代皇权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25.吴晓波在评论中国古代某种制度时说它 “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 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地消失了。”这一制度
A.导致了知识阶层队伍的消失 B.推动了古代科技的进步
C.扩大了知识阶层的活动舞台 D.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26.明嘉靖以后,迎神赛会之风日趋兴盛。到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一些以丝绸为主的市镇,祭祀蚕花娘娘;一些镇、村祭祀“刘皇”,因为相信他能驱蝗虫、保丰收;还有一些地方崇奉能治病、出行保平安的神。民间崇拜的功利化倾向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自然灾害影响了价值取向
C.市民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D.自然经济下的理想与诉求
27.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就是
A.社会契约 B.思想的自由 C.主权在民 D.人身的自由
28.一套百科全书的“政府”条目中写道:“政府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宗旨。根据自然的法则,根据理智,行政长官被赋予实现这个宗旨的权力。人民最大的利益是自由。”这套百科全书应该首次出现在
A.大革命之前的法国 B.宗教改革时期的日内瓦
C.伯利克里时的雅典 D.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
29.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了。由此,英国
A.颁布了《航海条例》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C.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 D.奉行自由主义政策
30.汪康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乡试,因在“日月星辰系焉”(出自《四书·中庸》)一题中,能“以吸力解‘系’字,罗列最新天文家言”,被主考官认为是“新旧学均有根柢”,因此想把他列为第一名。这反映了
A. 科举取士标准随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 B. 科举考试的内容变化顺应了时代潮流
C.戊戌变法的开展推动科举制度的变革 D. 中国向西方的学习逐步转向思想领域
31. “不知国家之为何物,不知国家与政府有若何之关系,不知政府与人民有若何之权限,不知大臣当尽之责任。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哪一事件
A. 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清末新政 D. 洋务运动
32.图7是1916年李大钊赠友人的一副对联,它典型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力图
A.承担起社会改造与文化重建的使命 B.把传统文化与西方民主政治相结合
C.启蒙工农阶层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D.承担起维护道义与唤醒民众的使命
33. 1935年,罗斯福总统在签署一项法律后发表的声明中说:它“将保护未来的行政当局,使它不致因需向穷人提供救济而难免沉重负债。 这项法律照顾了人的需要,同时又向合众国提供了极其健全的经济结构”。“这项法律”是
A.《紧急银行法案》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农业调整法》 D.《社会保险法》
34.有人在致国共两党领袖的公开信中说:“政治必须彻底民主,此为国人一致之要求。纵国共双方存有若干特殊问题,不妨事先商论,但所作成之解决方案,必须不与国人之公意相违。”此事应发生在
A.1924年 B.1937年 C.1945年 D.1949年
35.1971年12月与1973年2月,美国政府先后两次宣布美元贬值;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护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由此导致
A.美国丧失世界经济领先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C.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D.世界经济陷入无序状态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 …… 此处隐藏:242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