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第二组)
发布时间:2024-11-21
发布时间:2024-11-21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
析报告 (第二组)
1.引言
1.1 编写的目的
确定SIMS功能需求,数据需求以及软、硬件需求,确定SIMS所能实现的功能,如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功能。 1.2 项目背景
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加。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人们已深刻认识到它的强大功能,它已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庞大的信息量需要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化管理、科学性统计和快速查询、修改、增加、删除等。从而减少了管理方面的工作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1.3 术语说明
SIMS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1.4 参考文献
a.<软件工程导论> 张海藩 牟永敏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b.<软件工程案例教程> 毕硕本 卢桂香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c.<学生手册
2. 项目概述
2.1 待开发软件的一般描述
本软件旨在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SIMS,以方便工作。
2.2 待开发软件功能图(如下图)
2.3 用户特征
本软件的用户群主要是高校师生,同时要查询的信息也属于隐私信息,所以相关信息不能丢失。针对以上特点本软件可以迅速、准确、可靠地提供要查询的信息,同时力求为用户提供高效、方便、实用的功能。 2.4 运行环境
(1)以Windows98以上/ME/2000/XP作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后台操作系统。
(2)前台开发程序为JAVA,SQL Server 2008。 (3)后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8。 (4)主要硬件设备:PC机一台。 2.5 条件与限制
因本软件管理的信息是属于隐私信息,所以必须注意信息安全的防范,同时应以标准的数据格式来实现,以便与数据共享。
3.功能需求 3.1 系统功能划分
使用该系统有三个角色管理员、教师、学生。管理员可以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学生信息,教师只能录入并修改所教课程的成绩,学生可以查询自己的个人信息,同时管理员、教师和学生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
3.2 系统可分为模块
(1)登入模块:用户登录(管理员登录、教师登录、学生登录)。
(2)学生信息管理:学生的信息包括学生身份证号、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系、所学专业、班级、课程成绩。 (3)课程管理:开设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学期。 (4)成绩管理:此模块有成绩信息组成。 (5)教师管理:工号、姓名、所授课程、学期。 (6)退出管理系统 3.3系统功能层次模块图
1) 登录模块
2) 学生信息管理模块
4) 成绩管理模块
6) 交流平台模块
7) 综合测评管理模块
3.4数据描述
3.4.1数据流图(DFD)
3.4.2系统流程图
3.4.3 数据字典
1)数据流描述:
(1)数据流名:用户名密码
数据来源:用户登录处理 数据去向:验证信息处理 说明: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数据组成:用户名+密码
数据流量:小
(2) 数据流名:登录 数据来源:验证信息处理正确
数据去向:根据验证信息返回条件决定是管理员界面还是教师界面或是学生界面
说明: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及密码正确,用户成功登入 (3) 数据流名:操作
数据来源: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 数据去向:显示用户需要的信息 数据组成:添加+修改+查询+删除 说明:不同的用户对数据操作权限有限制
2)数据项:
3.4.4 整体E-R图
如图4-7所示
4.外部接口需求
4.1用户界面
采用Windows通用图形界面,对用户友好,且必须对鼠标和键盘提供支持,界面设计要有一致性,并提供简单的错误处理、信息反馈,显示启动画面,画面简洁明快,具有现代气息。
4.2 硬件接口
支持一般的PII或高档微机、笔记本电脑。 4.3 软件接口
运行于windows 2000及以上版本 4.4 故障处理
正常运行时不应出错,若运行时遇到不可恢复的系统错误,也要保证数据库完好无损。
5.性能需求
5.1 数据精确度
数据精确度较高,如果用户输入的数据不符合精确度的要求,系统会提醒用户重新输入。
5.2 时间特性
(1)响应时间:在人的感觉和视觉事件范围内
(2)数据转换和传输时间:要求在程序调用前调用后都与数据库保持同步更新。
5.3 适应性
操作方式尽可能简单,可在多种操作系统中运行,与其他接口以及开发计划等发生变化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随时响应用户及管理员对数据的修改,并且该系统具有可升级性,可以定时升级,为用户增加其需要的功能及模块。
6. 软件属性需求
6.1 正确性
要求发布的软件达到用户的预期目标,运行时基本无误。 6.2 可靠性
在一般条件下应不出故障。 6.3 效率
对于查询、删除等一般操作,要求及时响应。 6.4 完整性
要求发生意外时(掉电时),保证数据的不丢失。 6.5 易使用性
要求尽量为用户提供方便。 6.6 可测试性
设计时应尽量减少测试本软件各功能所需的工作量。 6.7 复用性
采用模块化方法设计,各接口尽量提高高内聚,低耦合程度。 6.8 可理解性
对于各种命令,应提供提示信息,使用户易于理解。
6.9 互联性
要求提供数据的导入导出接口,以易于连接其他系统。
7.其他需求
可使用性:此系统具有较强的可使用性,操作简单,系统采用人性化设计,方便用户对系统的操作。
安全保密:系统安全保密性强,对不同级别的用户采用分级权限,有效防止了信息泄露。
可维护性:系统可维护性强,系统尽量减少了管理者对系统的频繁操作,便于管理者对于用户的维护。
可移植性:该系统的可移植性较强,能在Windows、Unix、Linux等多种操作系统上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