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河岸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5-04-19
时间:2025-04-19
生态修复
第32卷第3期
2004年5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Hoha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Vol.32No.3May2004
生态河岸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夏继红,严忠民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摘要:河岸带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具有明
显的边缘效应.河岸带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河岸带定义、河岸带功能、河岸带管理、河岸带宽度确
定以及河岸带保护技术等方面.河岸带生态受到时空、水文、气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普通的研究方
法不能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因此生态河岸带的研究应以现代数学、生态学、水力学等学科理论为依
据,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GIS技术实现生态河岸的统筹规划、优化设计、监控管理.
关键词:河岸带;河流;陆地;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P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O1980(2004)03O0252O04
河岸带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成为两者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它受到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影响,是一种生态交错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河岸带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分布格局以及生态环境因子与远离河流区域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河岸带生态系统对增加动植物物种种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治理水土流失、稳定河岸、调节微气候和美化环境、开展旅游活动均有重要的现实和潜在价值[1].
目前,河岸带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有关学者已开始研究生态河岸,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理论上,主要集中在生态河岸带的定义、功能、管理及保护技术等宏观性研究.在实践上,一些河岸带的生态保护、生态治理以及生态修复等工程相继实施,如:上海市大富浜、横港河岸带的生态景观改造[2].这些实际工程的实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而且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生态河岸的理解.但是由于人们对河岸带生态的认识较肤浅,理论研究相对缺乏,特别是有关定量研究目前几乎没有.本文将在介绍生态河岸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1 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河岸带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有关河岸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岸带定义、河岸带功能、河岸带管理、河岸带宽度确定以及河岸带保护技术等方面.
1.1 河岸带的定义研究
河岸带的定义首次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认为河岸带是与水流发生作用的陆地植被区域.在此基础上,LowranceR,Malanson以及陈吉泉等人概括总结并进一步拓展,形成了目前为大多数学者所采用的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5~8].广义上是指靠近河边受水流直接影响的植物群落及生长环境,其植物种群的复杂度以及微气候等与周边区域明显不同;狭义上是指从水.这两种定义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很难把握其度,而且这两种定义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概括的,仅注重了其影响区域及河岸植物,没有考虑河岸带的动物及微生物.另外,由于河岸带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包括植物还包括动物及微生物,而且在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相邻系统间均发生着能量和物质交换,所以这两种定义均忽略了其动态性.另外,河岸带是水陆交界带,具有水域与陆地双重属性,所以生态河岸带既要包含单纯的生态内涵,也要包含水利特性的内涵.
1.2 河岸带功能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河岸带的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具代表性是Naiman及张建春等人将河岸带 收稿日期:2003O10O24
作者简介:夏继红(1970))男,江苏如皋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3,4]
生态修复
第32卷第3期夏继红,等 生态河岸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9,10]253功能概括为廊道功能、缓冲带功能和植物护岸功能.这些功能的研究主要是指河岸植物的功能,如缓冲
带功能是指植物的截流纳污功能;护岸功能是指植物的根系固土作用.然而河岸带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此,由于河岸带处于水陆交界区,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和强大的生态保护功能,它与相邻的生态系统相比,在河岸带生态系统中具有很强的生物多样性,所以河岸带生态系统对水文、地貌、生态、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它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同时还可以防止洪涝灾害.
1.3 河岸带管理的研究
在实际生产中,河岸带管理常常被忽视.而陈吉泉、邓红兵等人认为河岸带管理是河流保护和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极为重要的第一步,加强河岸带生态管理可以保证河岸带自身各种功能的实现,可以有效地保护河流生态系统[8,11].可见加强河岸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河岸带管理不能盲目进行,而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张建春等人就河岸带管理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原则[10]:(a)保护河岸带生物物理特征,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价值;(b)保护地表和地下潜水的相互作用,维持河岸带生态系统的完整性;(c)允许河流横向迁移,保证河岸带生物生境的异质性;(d)充分利用自然的河床水流特性,以提高河岸带生物多样性和恢复力;(e)保护河岸带物种种源;(f)提供和扩大河岸带的娱乐旅游服务设施以方便居民和旅游者.这些原则是宏观性的,只能从概念上加以理解,可操作性不强,甚至某些原则根本就无法把握.
1.4 河岸带宽度确定的研究
Swanson等认为河岸带的范围下至 …… 此处隐藏:607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