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褐变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06

初步分析了面条褐变褪色原因

色泽是消费者对面条的第一感观印象,直接影响人们对面条新鲜与优劣的判断;湿面条在加工制作和贮藏过程中的褐变度反映了湿面条色泽稳定性的强弱,褐变不仅影响湿面条的外观质量,缩短其货架寿命,严重影响面粉销售,减弱了市场竞争力,影响企业效益的提高,还会影响其内含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降低湿面条的食用品质。湿面条变色是目前制粉及食品业存在的难题,本文通过对面条的返色现象进行研究探讨, 总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小麦品质与制粉工艺对色泽影响

1.1小麦品质

小麦根据其种皮颜色可分为红麦、白麦、混合麦三种。红麦麦皮中色素含量最高,白麦中较低。由于小麦制粉中总有小部分麸星混入面粉中去,从而影响面粉粉色,因此麸星的多少与麦皮颜色的深浅对粉色有直接影响。用深色小麦磨制的面粉,麸星就能明显地表现出来,特别是高出粉率的面粉更显著;用浅色麦加工出来的面粉粉色相对较白。在工艺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为了提高粉色,制粉配麦时宜多用浅色麦。此外,病害、虫害、发芽、霉变、陈化小麦麦皮颜色通常较深,对粉色影响很大,在配麦制粉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尽量少用或不用,以免影响面粉整体质量和档次。

1.2制粉工艺

制粉要求有合理的清理工艺和设备,国内小麦的含砂量较高,粉路过短不能将它们完全清理出来,从而混入面粉中,增加了面粉的灰分含量,影响粉色。同时,小麦水分调节是获得最佳制粉工艺效果的重要工艺环节,小麦籽粒皮层、糊粉层和胚乳吸水膨胀的能力及先后不同,在麦粒横断面的径向方向会产生微量位移,从而使三者结合力削弱,易于剥刮、分离。吸水后水分不能太低,否则麦粒吸水不足,麦皮、胚乳不易分开,造成面粉中麸星多,粉色差。另外,要合理配粉,注意面粉的收集,不同的提粉部位面粉的灰分、蛋白质含量各有不同。要根据使用目的等客观需求,按照各料流的流量及灰分等,对其进行收集。一般说来,前路灰分较低,适于配高精度粉。1心、2心粉色极佳,灰分大致为0.35%-0.40%,l皮到3皮粗的灰分也较低,大致为0.40% -0.55%,而后路由于研磨物料粒度小,含麸屑多,不易筛理干净,造成麸星多,灰分范围大,大致为0.85%-3.20%。

2、酶促反应引起的褐变

小麦中的多酚氧化酶是导致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多酚氧化酶(PPO)在植物体中广泛存在。分为单酚氧化酶(又称酪氨酸酶)、双酚氧化酶(又称儿茶酚氧化酶)和漆酶。传统意义上的多酚氧化酶指的是儿茶酚氧化酶,小麦中的多酚氧化酶主要是前两种酶。多酚氧化酶能催化内源苯酸(如阿魏酸、芥子酸、香草酸等)的氧化,导致短链聚合物的产生,进而引起面团失色褐变,还能作用于羟基处于邻位的二酚及三酚类化合物(双酚氧化酶和漆酶),也能催化单酚,将其转变为邻-二酚(单酚氧化酶),并催化羟基酚到醌的脱氢反应,醌在植物体内发生自身聚合或与细胞内的蛋白质如胱氨酸的巯基(-SH)、赖氨酸的ε氨基、氨基酸的α氨基发生反应,产生褐色或黑色的沉积物,导致酶促褐变。因此褐变反应不仅影响面制品的表观色泽,还直接影响到食品的特性和内含蛋白质的营养品质。PPO 主要位于麸皮中,随出粉率的提高而增加,当出粉率为 70%时,面粉中的 PPO 仅为籽粒总量的 10%,出粉率为 60%时,面粉中的 PPO 仅为籽粒总量的 3%。

3、非酶褐变

非酶褐变主要由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分解、美拉德反应、多元酚氧化缩合反应引起。面条反色的主要由美拉德反应引起,Maillard反应是还原糖类与氨基化合物如游离氨基酸、肽和蛋白质上的氨基发生羰氨基反应,经过一系列重排、脱水、缩合及聚合反应生成黑褐色物质的过程。温度对Maillard反应速度影响显著,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的杀菌均可加速还原糖与自由氨基化合物间的反应。pH对Maillard反应影响显著,羰氨反应一般来说在pH6~7的条件下最易进行,当pH低于6.0时反应速度迅速降低,因此,降低pH能有效

面条褐变原因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