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翻译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1-06-06

如何翻译文言文?

一、文言文翻译的地位 文言文翻译在文言文学习中是一 项综合知识的整合,要考虑实词、 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综 合知识。高考分值一般为10分。 所以,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做好 文言文翻译是学会文言文的基础, 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的方法。

二、古文翻译的要求——信、达、 雅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 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 内容,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 翻译出来。 2.“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没有 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就是说,译 文即使在内容上与原文相符,但表达不通顺, 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便不合乎“达” 的要求。 3.“雅”是指译文不仅准确、通顺,而且 生动形象、优美自然,能完美地表达原文的 风格神韵。这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 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 了。

三、古文翻译方法 直译——所谓直译,就是要忠实于原 文的内容和句子的含义,确切表达原 意,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到译文之中,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 求同原文保持一致。 意译——所谓意译,是指翻译古文时, 为了使句子表达更加通顺流畅,达到 “达”和”雅”的高度,可以在忠于 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或删除一些词 语。

四、古文翻译的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 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 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 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 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 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 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 章。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 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五、翻译的步骤 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 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 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 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 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 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 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 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六、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对、换、 留、删、调、补 1.“对”即对译,就是将文言文按词一个 一个地译成现代汉语,对于实词,要译出词 义;对于虚词要在译文中反映出它的用法。 2.“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 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 成本字…… 即是用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去换 古代汉

语中的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使用的词。 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3.“留”,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 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 然可以保留不译;像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 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地名、物名、国 名、朝代名、历史地名、民族名以及官号、 年号、帝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 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

4.“删”,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 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等现代汉语中已 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 虚词,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 个别词语可以不译。还有偏义复词和同义连 用的词,及个别虚词都删去不译。 5.“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 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6.“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 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 “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 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 出 (意译)

文言文翻译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七、常见的翻译失误类型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2、以今义当古义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 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9、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 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 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 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 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 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可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 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2、以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 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 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 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 不可以今义当古义。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误译: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 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 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 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误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 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

“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 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误译: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 “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 是“吝啬”的意思。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误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 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 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 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 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 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 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 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 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 “……者也”“者……也……”,在翻译时 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 断词“是”。

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 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 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 《赤壁之战》) 误译: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 脸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 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 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 清晰完整。

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 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误译: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 显得流畅。 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 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 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 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 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误译: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 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在里面。 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 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 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9、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 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 一部分意思。 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 乎?” 误译:孔子说:“学习后

要复习,不 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 “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 意思完整的译句。

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 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 常句式 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误译: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 到。 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 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 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 却没有找到。 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 强壮。 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 的翻译应该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强壮的筋骨。

如何翻译文言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