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国际贸易学
一、名词解释( 4 个共20 分)
1、H-O原理:在一系列假定下,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2、倾销:默许或鼓励本国厂商低价向国外市场销售产品以获取更多的市场,是促进出口的一项贸易政策。由于
低价,常被称为“低价倾销”。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出口国以低于其国内市场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二是
出口国以低于其生产成本的价格同国外销售商品。由于无法确切了解一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国际贸易中对
倾销的指责,也就主要指第一种情况。一般分三种:持续性倾销,掠夺性倾销,零星的倾销。
3、“自动”出口配额制: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
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4、贸易差额: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如果
出口值大于进口值,就是存在出超,或称为贸易顺差;反之称为入超或存在贸易逆差。
5、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假设:一国生产两种商品(例如小麦和布),使用两种生产要素(例如土地和劳动),每一种商品都不是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投入物;有竞争;生产要素的供应量是给定的;两种生产要素都得到充分使用;
一种商品(小麦)是土地密集型的,另一种(布)是劳动密集型的,不论有无贸易时都是如此;两种生产要素在各部门(但不是在各国间)是流动的;开展贸易提高了小麦的相对价格。
定理:根据以上假设,从没有贸易转到自由贸易,毫无疑问会使在价格上升的行业(即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土地)的报酬提高,而使在价格下跌的行业(即进口竞争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劳动)的报酬降低。6、后向联系:某部门同向它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前向联系:某部门同吸收其产出的部门间的联合;如在钢
铁、机械、汽车三部门中,机械的后向联系部门是钢铁,前向联系部门是汽车)
7、贫困化增长:当一个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它的
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到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
8、国民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就货物贸易而言,是指在贸易方面成员之间互相保证对方的公民、企业、船舶
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公民、企业、船舶同样的待遇。
9、产品生命周期: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明贸易格局的变化,从产品生产的技术变化出发,分析了产品生命周期阶
段的循环以及对贸易格局的影响。按照这个理论,许多新产品都有一个划分为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第一阶段是
创新国(比如说美国)对某一种新产品的出口垄断时期;第二阶段是其他发达国家生产者开始生产这种新产品时
期;第三阶段是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时期;第四阶段是创新国开始进口竞争时期。(创新阶段;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衰退阶段)
10、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指进口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对进口商品建立各种严格、繁杂、苛刻而且
多变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认证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实施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
从而提高生产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入、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
11、贸易转移:如果一国因参加关税同盟,使得原先的贸易关系由区外转向区内,甚至由原来从外部世界进口价
格低廉的商品,变为向同盟内成员国购买高价商品,便发生了贸易转移。
12、里昂惕夫之谜:一般认为,美国资本充足、科技发达、劳动力相对不足(劳动力成本较高),因此美国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应有相对优势。按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推断,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
型产品,而实际验证结果却与此相反。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推论与实际验证结果之间的矛盾,被称为“里昂惕
夫之谜”。
二、不定项选择
1、关于产业内贸易的说法,哪些正确(BD)第三章 2 P2
A 产业内贸易指两个国家在一个产业内,如工业或农业内互有进出口
B产业内贸易指两个国家在一个相当具体的产业内,如汽车产业内互有进出口
C产业内贸易指数越接近1,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产业内贸易指数越接近0,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产业内贸易指数值越大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