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999(10)

时间:2025-07-07

会计类论文

位,只有惟命是从,否则会遭受排挤、打击报复。也会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处于两难境地,扰乱了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

(四)处罚力度不够,造成假账预期收益高

企业会计造假几乎不消耗物质成本,只需要玩弄数字游戏,空手套白狼,便可获得巨额利润。所以,只要收益大于成本,企业就有存在会计信息造假的动机和需求。经营者出于种种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效用而向社会提供失真会计信息。当会计信息失真的收入大于被查处受处罚的预期收入损失时,经营者才会选择会计信息失真。而当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经营者接受的处罚小,则更会助长违规造假者的气焰。如何刹住会计信息作假之风?显然这是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近期,我国已多次启动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专项斗争,会计信息造假被列入重点整治对象,这是及时和必要的

五、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 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

我国会计信息不真实的一个原因是会计规范建设上存在缺陷。因此,我们应当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工作,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对于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会计主体不到位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在会计改革之初,为了减少会计制度变迁的阻力,使会计准则能早日出台,以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会计实务,尽早实现与国际惯例的衔接,即由政府直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来制定中国的会计准则应是无可厚非的。与此同时,每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都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反复讨论与论证,最终使准则能为各方所接受。政府机构要维护该机构制定的准则的权威性,对违反准则的行为要进行处罚,目的是使违反准则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者得不偿失,其私人成本接近或等于社会成本,从而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不正常现象。这样,会计信息供给方就会愿意提供真实而相关的会计信息,使各方都能得到合作利益,从而提供不真实会计信息的经济利益动机得以消除。

(二) 加强内外部监督

新《会计法》虽然对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做出了明确规定,尤其是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和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实施再监督,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实施监督职能。在目前的内部审计模式之下,内部审计可以说是“名存实亡”。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内部监督作用,就必须将内部审计置于单位负责人控制范围之外,即亦可采用委派制,赋予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代表国家或产权主体的利益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使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999(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