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3)
时间:2025-04-04
时间:2025-04-04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教材34)
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
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见下题)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的轨道。?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
阶段,存在着两对社会矛盾,一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
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解决得不好,就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
主义,必须努力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合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部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时期,一方面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
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
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黄金发展期。另一方
面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的差异,所有制形式与分配方式的差异等,各地区各民
族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处于不平衡状态,各经济实体中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出现了逐渐拉大差距的趋势,甚至引发局部贫富不均的现象。这必然要影响一部
分人的生产积极性,成为各类社会矛盾的突显期,从而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
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高度关注经
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
发展模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社会政策,兼顾社会公平公正,缩小贫富差距,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正确地处理各类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
因素,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就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将我国的经济社
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5、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
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实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
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个性是共性的表现;
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
性的全部内容;
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
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上一篇:论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
下一篇: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