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部分真题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总结[1](5)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新闻传播考研
结协作的精神。
意义:当前我国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业自律,应当在完善和加强监督几只上多下功夫,要强化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职业行为的检查监督,要加大对监督结果的出发力度,以形成一个健全,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只有做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新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环境检测和舆论引导功能,才能维护好社会公正和正义,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13、试析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关系。(1993)
答:新闻价值是新闻记者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具体是指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之总和。新闻价值的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以及真实性。所谓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新闻传播者证明和说明自己的思想主张的特质的总和。其特点是:政治倾向鲜明、利益目的明显、劝服教育目标显著。在二者的关系上,新闻价值是前提,宣传价值是目的,新闻价值最终是为宣传价值服务的。所以,在处理二者关系上,应该是在不违背宣传价值、最大限度地提炼新闻主题(宣传价值)的前提下,把新闻价值放在第一位,通过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价值来最终实现新闻的宣传价值。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尊重新闻规律,做到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新闻的宣传功能,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担负起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
14、新闻的基本要素(不是5W)(1994)(2001)时新性:新闻事实的新近程度和新闻报道的及时程度,事件发生与报道的时间差越小,新闻价值就越大。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及新闻报道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包括地理,利益和心理等方面的距离远近。距离越近,新闻价值越大。
显著性:指新闻事实参与者及其业绩的知名程度,地位和业绩越显赫,新闻价值就越大。
重要性:指新闻事实和新闻报道的分量和重要程度,内容越重要,新闻价值就越大。
趣味性:指新闻事实和新闻报道使受众感兴趣的程度,其实质是新闻对受众精神与情感的善意满足。
16、“有偿新闻”的危害、原因和根治方法。(1994)答:有偿新闻是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以酬金或实物等方式报偿新闻机构,换取一定的新闻作品版面,播出时间,为该人或该单位及其产品,社会活动进行宣传的所谓的“新闻报道”。往往带有浮夸,虚假的成分,损害新闻的真实性。
危害和原因:1,有偿新闻是虚假报道的根源。现在,完全为了获取稿酬或完成报道指标而捏造新闻的情况是越来越少了,然而,在被报道者的金钱诱惑下,为其作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的宣传则称为不可忽视的现象。2,有偿新闻会严重干扰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收买之下,记者往往会在报道中放弃应有的原则立场,不顾大局,不顾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有偿新闻是新闻队伍建设的消蚀剂。根治方法:
1,杜绝广播电视有偿新闻要加强行业自律,弘扬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2,对于广播电视有偿新闻要严堵节目“出口”,斩断有偿新闻的链条。
3,杜绝广播电视有偿新闻还必须加大惩罚力度,完善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4,杜绝有偿新闻还要敞开社会监督的大门。17、舆论监督应掌握的基本原则。(1994)
1,(定义):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2,(建设性监督):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重视建设性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效果要有利于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稳定大局和振奋民心,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舆论监督的力度与社会,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结合起来。
3,(科学监督):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注意监督的科学性,在新闻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把握好“适时,适宜,适量”的度,注意平衡,掌握分寸。
4,(依法监督):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遵纪守法,新闻舆论监督的运作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律,制度,政策以及社会道德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实行舆论监督,要严格执行宣传纪律,按照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定办事。
19、阐述邓小平同志为《经济参考报》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1995)20、试论新闻信息的双向传播。(1995)
新闻信息的双向传播,是相对与单向的传播模式而言的,是指信息传递方向既有传播者传向受众,也有受众传向传播者。其中受众向传播者的信息传递,我们称为信息反馈。新闻信息通过新闻机构或人际传播到达受众,受众通过这两个途径获得新闻信息,然后再对信息做出反馈。受众的信息反馈是受众对新闻传播者的评判,信息通过传播者传向受众,再由受众通过反馈传向传播者,这样一个循环过
下一篇:多功能山地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