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
时间:2025-04-02
时间:2025-04-02
中国文化概论—简答论述专题复习 第1 页
简答论述题专题复习
1. 简述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⑴ 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
⑵ 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的观念 ⑶ 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2. 简述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三项成就
答: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以下三项:
一是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修、三是运河的开凿。
这三项成就,都是根植于中国的地理条件,是古代“正德、利用、厚生”精神的体现。
3. 区域文化是由哪些因素共同构成的?
答:⑴ 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自然环境
⑵ 地域文化创造的第二个因素,是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⑶ 第三方面的因素,是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⑷ 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文化特色。这是区域文化形成的第四方面的因素。
4. 请说出“清初三先生”的姓名及其主要的著作
答:清初三先生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王夫之的主要著作为:《船山遗书》 顾炎武的主要著作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落》 黄宗羲的主要著作为:《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原君》
5. 简要说明传统语文教育的风格
答:一,传统语文教育充分注意到了汉字汉语的特点,在教学安排上体现了语
文学习的规律;
二,传统语言文字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有直接的联系,这使教学内容严重
脱离现实,不注重语言应用的教学;
三,传统语言文字教学尽量适应青少年学习的特点,注意趣味性。
6. 简述中国建筑的特点
答:⑴ 以木结构为主是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
⑵ 左右对称是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
⑶ 中国建筑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
7. 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答: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源于三晋的
法家文化,源于南楚的道家及楚辞文学,后来经过汇集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8. 简述中国古代教育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①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
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材。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是孔子。 ② 启发诱导
启发诱导是一种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从古到今一直深受教育
者和受教育者的欢迎。 ③ 学思结合
学思结合就是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重
视思。学思结合的原则也是孔子最早提出来的。 ④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对立统
一关系。
9. 简述汉代察举制与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区别
答:察举以举荐为主,考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由察举而来的士人,没有落选
的忧虑,对策、射策考试只对任职等级发生作用。士族通过把持察举的方式,从而维持了士族的政治特权。
10. 简述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答:科举考试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两点:
第一,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
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
第二,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11. 简述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汇的特点
答:第一,交汇的对象起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相对落后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西域
草原文化与南亚大陆文化,而是整体水平超过中国的西方欧洲文化,后来还有美国、日本文化、
第二,交汇兴趣起了变化,第二次与第一次不同,中国人对外来宗教本身
表示出莫大的冷淡,而对天文、数学、水利、火器等科学知识兴味十足,致使西方不得不采取迂回的策略。
第三,交汇时间长,从16世纪末叶开始已经延绵了四个世纪,至今仍在继
续进行之中。
第四,交流反差大,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了强烈震撼。
12. 简述科举制对宋唐文化面貌的影响
答:科举制对宋唐文化面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 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阶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神核心。 第二,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13. 简述科举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局限
答:科举制作为建立文官体制的前提,在中国古代曾经是一个公平合理。积极
有效的选官制度,它在维系民族传统文化、保证中国统一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历史作用。但科举制的负面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其他文化的综合作用,愈益突出。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两点:
第一,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
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
第二,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14. 简述中国古代农书所反映的农耕文化思想
答: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 …… 此处隐藏:358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