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练习(3)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C、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则
一、解释下列句中“则”的含义:
1、学而不思则罔()
2、三不在高,有仙则名()
3、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者
一、指出下面句中“者”的含义或作用:
1、马之千里者()
2、二者不可得兼()
3、齐国之美丽者也()
4、择其善者而从之()
5、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拓展练习
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判断文中加点的“之”“以”“而”的用法和意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阅读《秋水》,完成8~11题。(10分)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河:
上一篇:计算机操作题
下一篇:发改办价格[2003]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