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史基础之古代汉(2)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2016年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史基础之古代汉语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包过学员内部使用资料。
——————————————————————————————————————————
一、名词解释
1.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答案】《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套曲,曲牌为哨遍。全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这篇套曲新奇、角度独特,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
2. 避讳
【答案】避讳是中国旧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避讳是指人们不能直呼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需用改字、缺笔等办法来回避,其结果往往造成语文上的若干混乱。例如避君讳:汉高祖名邦,
,汉石经残碑作“何必去父母之国”“邦”改成“国”。《论语·微子》“何必去父母之邦”。避讳常
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避讳给古代文献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给今天的阅读造成诸多不便。
3. 《漢語大詞典》
【答案】《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全书五千余万字,共收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这部词典收集的复音词语空前丰富,传世古籍中的复音词语基本上都能在这部大词典中找到。他所收词目有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之分,单字条目按部首排列,有200部,多字条目按“以字带词”的原则,列在单字条目之后,多字条目的次序再按字数和笔画的多少排列。辞典另有检索和附录一卷,列有《音序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可供查检。
4. 读为
【答案】读为是古书注解中的一种标识通假字的术语。它和“读曰”一样,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诗经·卫风·虻》:“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泮”是假借字,“畔”是本字。
5. 平仄
【答案】平仄是指诗文的韵律。它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