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预期学派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菲利普斯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理性预期或新宏观古典的菲里普斯曲线介绍
理性预期学派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菲利普斯曲线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三大假说
(1)理性预期假说
A.适应性预期的缺陷
适应性预期完全根据某种变量的过去值来预期其未来值。当预期有错误时,私人部门虽然会调整预期,但调整的速度比较缓慢,不是一步到位的。因此,只有在该变量的未来值不变时,这种预期才有可能是大致准确的。只要变量的未来值不断发生变化,适应性预期会犯系统性的误差。不必说短期的预期不正确,就是在长期,某种变量的预期值与其实际值也不一致。例如,如果央行不断地增加货币量,私人部门的预期通胀率就总是小于实际通胀率,使得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这样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几乎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认识到现代货币主义在预期问题上的这一失误后,一些激进的货币主义者开始利用理性预期更猛烈地批判凯恩斯主义。
B.理性预期的含义
理性预期是指经济主体为了谋取最大利益,会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公开获得的过去的和现在的各种信息,对有关经济变量的变动趋势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如同相关经济理论的预言一样的预期。理性预期概念最早是由约翰·穆思(John F. Muth)在1961年7月号的《经济计量学》杂志上发表的《理性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针对蛛网模型中非理性的预期提出来的。穆斯指出 “因为预期就是对未来事件有根据的预言,所以预期与相关经济理论的预言是基本一样的”。穆思提出的理性预期概念当时在经济学界未产生广泛的影响。
理性预期假设包含三方面的含义:
第一,经济主体为了追求最大利益,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
第二,经济主体在做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与预期有关的一切信息:过去的和现在的信息。 第三,经济主体对未来所做出的预期与相关经济理论的预言相一致。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获取信息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即使是理性预期也会产生失误。但这种失误本身具有随机性,其平均值等于零。另外,当预期有错误时,经济主体会及时根据他得到的信息调整形成预期的方式,并充分地修正他的预期值。因此,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不会犯系统性错误。
(2)市场持续出清假说
A.市场持续出清的含义
市场出清是指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相等。市场持续出清是指各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在每一时点上都是相等的。
B.市场持续出清的关键性假设
市场持续出清的关键性假设是,价格、货币工资和利率具有充分弹性,能够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做出迅速的调整,保证市场供求相等。因此,实际就业量总是等于充分就业量。
市场持续出清假说不仅与凯恩斯主义不同,而且也与货币主义的观点不同。
(3)总供给假说或自然率假说
A.劳动供给是相对实际工资(现实的实际工资相对于预期的或正常的实际工资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