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反思一战教训(2)

时间:2025-07-08

在做出决定的那一刻,盘旋在他脑海中的或许正是萨拉热窝事件。麦克米伦指出,在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前不久,肯尼迪在读的一本书是巴巴拉 塔奇曼(Barbara Tuchman)的《八月炮火》(The Guns of August)——讲述一战的经典之作。
环顾当今世界,萨拉热窝事件重演的危险,看上去比慕尼黑危机重演的危险更迫在眉睫。没有哪位独裁者威胁要横行国际——巴沙尔 阿萨德(Bashar al-Assad)的野心似乎只局限于在叙利亚继续执政。但如同1914年前不断崛起的德国与周边邻国发生对抗一样,如今正在崛起的中国也与多个邻国——特别是日本——发生了争端。
昔日战争的惨痛记忆损害中日关系,正如一个世纪前,普法战争(1870年-1871年)的记忆让德国与法国积怨难消。1914年,当时的传统世界霸主英国之所以被卷入战争,正是因为它与崛起中的德国互为对手、并且与法俄结为了盟友。如今的危险是,因为担心中国的崛起,与日本结盟的美国可能被卷入亚洲的冲突。
1914年,各国领袖迫切地想要展示强大力量、保护自己的“荣誉”(用当今的说法就是“信誉”),因而无法从冲突的边缘抽身后退。假如中日紧张关系再次升温,反思萨拉热窝危机,或许能让当今的领袖避免落入同样的陷阱。可惜,当今许多政治领袖在和对手国打交道时仍然怀着“慕尼黑心态”。在东中国海问题上,中国和日本都将不甘“示弱”,双方都不打算退后一步。美国也担心,如果不拿出强硬姿态,将有损于它的“信誉”。奥巴马(Obama)政府的一名高官去年曾对我解释说,尽管他觉得中方反对美国海军在靠近中国海岸的海域巡航可以理解,但美国无法停止这类巡逻,因为这会显得软弱。
这是4岁孩子在集体游戏中的逻辑,大人常鼓励他们不要这样想。但遗憾的是,这种逻辑似乎仍在主导着人们处理国际事务的思维方式。
要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慕
尼黑心态”,需要真正转变思维方式。今年应当会有许多关于一战的纪念活动,如果能促使世界各国领袖采取更温和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对手国,这些活动或许就能达到这个目的。一战爆发一百周年纪念正处于一个重要时刻——眼下东亚局势趋于紧张、中东冲突也在扩散。希望这波纪念活动能为全世界带来一些福祉。


深刻反思一战教训(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