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理论、政策比较

时间:2025-02-23

很强大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理论、政策比较

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财富论:①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②富国裕民
③斯密的经济学目的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财富增长理论①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这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的政策。
③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进步性:看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难得可贵的。
局限性:但他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在他看来,收入的分配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重大。

劳动价值理论①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人。
进步性:他科学地认识到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局限性: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②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
进步性:正确揭示了价值的源泉,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所决定的。
局限性: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交换价值决定的。
李嘉图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同时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的。
进步性:他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之间的区别,极大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①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②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理论、政策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