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简介(2)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立地,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的意思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跟第三节里"永远告别"与"忘不了"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样,这一节里"毫不犹豫丢掉"与"不能丢"也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反复说明,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改变,但延安的革命精神要发扬。
诗的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第五节主要从反面说,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没有了灵魂,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第六节主要从正面说,即: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开头一句"延安,我把你追寻"点了题目。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进一步说明:"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暖","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这里说的延安当然是指延安精神。
总结:诗中"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新科技;现代化事物;"宇宙'代表宇宙般无限的
世界,无限的空间;"老牛破车"代表过去的落后平常;"脊梁"代表延安的精神。作者要追寻的实际上是指延安的精神。
作者简介
祁念曾 (1946.12.~?)
出生于1946年12 月,笔名祁星,民族:汉族,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共党员。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陕西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报》总编辑,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学生时代,曾以《大学生进行曲》、《校园的路》等诗歌作品传诵一时。近年来,出版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艺术家的脚步》,长篇报告文学
《千秋业》,论文集《新时期文学》、《新闻探索与实践》等。作品曾多次获奖,并入选《中国新诗选》、《朗诵诗选》、《新时期诗歌选萃》《名家欣赏》和全国统编的语文课本。其中,《延安,我把你追寻》入选2009年长春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与鄂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
1963年至196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1969年至1980年陕西省宝鸡铲车厂新闻干事,1981年至1991年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副教授,1992年至1993年广东惠州晚报总编辑,1993年至1996年深圳市深圳晚报总编室主任,1996年至2002年深圳市深圳商报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教授。
折叠作者作品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