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从华西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
时间:2025-04-29
时间:2025-04-29
会主义,一村富了不算富,先富必须带后富”。这是华西村的名言,事实上华西村确实是这么做的。华西村先后为20多个省、自治区举办了100多期基层干部培训班,直接培训1万多人,带动了10万人脱贫致富。2001年以来,先后有15个周边村加入华西村,为周边村直接和间接解决了1万多人就业,老人按月领养老金,如今还在全村境内开通了两路公交车,有1000多户村民喜迁新居。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投资近10亿元帮助并入村改善农民福利和生产生活条件。村民养老、医疗、教育等福利保障标准不断提升,女50岁、男55岁以上的村民每年可享受1.2万元至1.6万元不等的保养金,每个村民每年可享受5000元标准的免费体检,过上了“学有优教、劳有高得、病有良医、老有保养”的幸福生活。华西村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放生产力
1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近几年来华西村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早转早主动,早转早得益,快转多得益”,坚持真抓实干,有所为、有所不为,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生动局面。立足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从实际出发,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对虽有效益但技术落后、造成污染的项目“舍得转”,果断关掉效益好但能耗高、污染重的4家化工厂和1家小钢厂。对有特色、有基础、就业岗位多的项目改造升级。化纤厂由原来的“间隙纺”改造成“连续纺”,每年节约能源近千万元;华钢高线加热炉燃料由原来的重油改用高炉煤气后,一年可节约2万吨标准煤。对有优势、潜力大的服务业不断做大做强。
2注重创新。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创新发展路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进军互联网娱乐、物联网应用、移动数字阅读等产业,在苏州工业园区打造全国第一个数字出版研究院,建立数字出版基地。加强企业自主创新,以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增强华西品牌的技术含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华钢研发的钢水TCO即时检测技术,居行业领先水平。2009年,华西村用于科技研发的投入达到5亿多元,正在逐步将发展动力转向创新驱动。实施品牌战略,“华西村”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连续5次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3 “好“与”快“的有效结合。紧紧抓住经济效益这个“牛鼻子”,借“天”增地、借光节能,减少能耗、降低成本,实现集约集聚发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能源利用率。建立工业集中区,将原分散在全村的20多家企业陆续迁入。实行以工促农、工农互动,以设施农业、立体农业、多功能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正在成为包括水稻、水产、水果、蔬菜、花木、畜禽等优良品种的培育生产基地、现代农业发展样板和旅游景点。推动转型升级做到广泛征求意见,科学民主决策,统筹各方利益,协调有序推进,尤其注重处理好转型升级和劳动就业的关系,稳定和扩大就业,确保了转型升级既积极又稳妥。
四、坚持不懈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华西村恪守“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物质精神双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的理念,倡导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的风尚,弘扬诚实守信、勤劳善良、艰苦创业、团结奋进的传统美德,建设和谐社会。创造多种多样的文化教育形式和载体,将许多特色语言写上墙、谱上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戏剧等形式向村民传播,宣传守法守约守信的理念,宣传改革开放成就、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华西村艰苦创业、共同致富的经验,让农民不断升华精神世界和理想追求。在全村开展“评优树模”活动,评选一批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先进职工,营造人人比学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