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中学2016届高三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4)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最可爱的人》。
B.顾城,现代诗人,著有《雨巷》,此诗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
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出自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D.议论文的论证有立论和驳论两种方式,如《谈骨气》是立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是驳论。
二、默写(每空1分,共5分)
1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18.先天下之忧而忧, 。
19. ,在乎山水之间也。
20.但愿人长久、 。
21.争渡?争渡? 。
三、阅读理解(两篇,共37分)
(一) 乡土情结
柯灵 ①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
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
是乡土情结。
②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
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
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
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③“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
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
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
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
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
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
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④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
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
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
苦、耐劳、a(liánjià)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
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