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卡片笔记写作法》印象笔记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一、序&导论,初步了解卡片笔记写作法
(1)卡片笔记是什么?
卡片笔记不是机械抄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用自己的话略微难度的写入;不是机械的分类,而是让知识直接的关系自然生长;不是一个学期、一本书、一个科目隔断式的记录,而是跨领域跨时间的累积,回程集群;不是“自上而下”以一个计划围绕主题搜索,而是“自下而上”功夫在平时积累,让前期的学习笔记成为日后的生产资料。
(2) 为什么要记笔记?记笔有什么好处?
如果不记笔记,我们对于学习的思考往往转瞬即逝,而记笔记则可以巩固我们的思考成果。这个记录不要求很完美,哪怕是精简一下语言、调整一下语序,使得下次查看的时候更节省时间,都是这次学习的价值。如果像本书建议的那样,用自己的语言,以标准化的格式记下笔记,在笔记间建立联系,那么笔记就可以帮助我们产生更多的新想法。所以说好的笔记系统就相当于我们增加了一个高效的外接大脑。
二、正文,如何构建卡片笔记系统并将之用于写作
以写一篇论文为例,介绍卡片笔记法的优势、卡片盒的使用;并对于写作的原则和步骤提出详细建议。
Part1绪论
1.关于写作,你需要知道的
(1) 我们写作时的常见现象及面对的困难
我们写作常用的方式——制定计划、按条条框框按部就班地执行,用意志力逼迫自己,甚至可能导致意志消沉。这样的方式很有局限性,且不利于发现和建立知识间的潜在联系,不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这样,写作的动力不足,进度一拖再拖。其实,是我们需要改变工作方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流程不合适,我们需要构建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
(2)怎样做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写作状态
写作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需要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写作所需要的洞见无法明确地预先界定,一开始的想法通常是模糊的,思路在研究过程中才变得越来越清晰。所以,构建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在写作中开放自己的选择权,才能越过藩篱去窥探外界,使自己不被限制在最初的想法里,让洞见和新想法成为我们前进的驱动力。
那怎样构建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呢?这个章节没有太多论述,根据已有的零星信息我的理解的:尽可能保持简单并遵循基本原则;从计划要做的事情中做出明确选择并定期检查任务是否仍然符合大局;根据每一个新见解、理解或成果而定期调整下一个步骤。
(3)卢曼的卡片盒使用手册
①建立两个卡片盒:一类是文献卡片盒,卡片面记录书目信息,背面对文献内容做简要说明。第二类是主卡片盒,索引卡片,记录对所读内容收集和产生的想法。索引中引用1-2条笔记,作为某个思路或主题的切入点。
②定期查看笔记,思考笔记与自己的写作或思考的相关性,寻找有意义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给笔记编上数字字母序号,并在其他卡片上添加引用信息,一条笔记跟进另一条笔记,让新笔记成为笔记链的一部分。
③每新添一条笔记都检查它与其他卡片是否有相关性,以便建立可能的联系。确保从索引可以找到新添加的笔记,可以添加索引条目,也可以从与索引相连的笔记中引用索引。建立双向链接(新可以将笔记链接到已有笔记,也可以将已有笔记链接到新笔记)。
2.撰写论文的步骤:
①记闪念笔记(想法的备忘录):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捕捉脑海中闪现的每一个想法。
②记文献笔记:阅读时,写下不想忘记的内容或者在自己的思考、写作中有用的内容。注意精心选择,并用自己的语言简短记录。
③记永久笔记:每天或在遗忘之前,仔细阅读自己的闪念/文献笔记,思考它们如何与自己的研究、思考、兴趣相关内容关联;新信息与原有是否矛盾/一致/印证/补充/可结合/引发什么问题;为每个想法准确写下一条笔记,精确简短地使用完整的句子记录,并标注来源、参考资料。
④把新笔记添加到卡片盒:把新笔记归档在一个或多个相关笔记后面,如果无直接相关就放在最后一条笔记之后;给相关笔记添加链接。
⑤看看目前有什么、缺什么、出现了什么问题。通过广泛阅读来挑战和加强自己的论点并根据了解的信息改变和发展自己的论点。阅读得越多,思考得越多,收集的笔记越多,提出的想法和问题越多。
⑥基于所拥有的素材,确定一个主题,思考主题的内在联系,把相关的笔记复制到大纲软件中,顺序排列,看看还缺什么,什么多余;积极思考,改进想法、论点、架构。
⑦把大纲中的笔记转化成连贯的内容,嵌入论点的上下文中;从笔记中得出论点;查漏补缺,完善论点。
⑧编辑,校对。
3. 阅读写作时需要的四种工具:
(1)可以用来书写的东西:用什么都可,只要记录时不用多想、不分散注意力、不太麻烦。这样的记录只用来启发思路,不需要永久保存,尽量 …… 此处隐藏:377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在家不出门防疫情倡议书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