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园》读后感优秀600字(共14篇)(说园讲了什么)
时间:2025-05-02
时间:2025-05-02
余近日观陈从周先生《说园》一书,很有感触。又闻博友对其装帧颇感兴趣,遂写此篇以记之。为何谓之观书,因吾辈学浅,如清风翻书,略解一二,不可谓之读,故谓之观书。《说园》一书为八四年第一版,文为繁体,若无一定繁体文功底,通读其文,力不从心。
吾之愚见:用繁体,文言著述园林,此乃古文之胜于白话也。古文虽寥寥数字,意义非凡,读者反复诵读,斟酌其意,反复思索,方得自己之见解。然现代白话,文意直白,读之如走马观花,过眼云烟,读毕,抛于脑后,无自己之深思,不利学习。
于文如斯,于造园,亦有类似之理也。纵观西方园林,以规整形式者众,皆以几何造型为基,精心修剪,轮廓分明,如白话之直白。然中国之园林,讲立意,亲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成。静心品园,以步量地,一花一木一石,精心推敲,叠山理水。方寸之间,暗藏河川,历时数年,方成园林,正如诵读文言,低头沉思,反复研读,方悟其意,拂袖仰首,自得其乐,欢笑而去。
故用文言著此书,正合园林之意。语句深浅程度,由读者自己斟酌,不可直白,理解其意即可。外人如不解英译文之处,亦可自学汉语,研读原文,品中华文字之奥妙。甚妙!
吾之愚见:中华之传统文化,精华者需发扬,并应引以为豪。观现今传统弃之如粪土,而媚西洋新古典,住宅小区,抄西洋柱式,附庸风雅,无比例尺寸可言。换件西服,说句洋话,自以为高人一等,可笑之极。然学问有深浅,术业有专攻,精华者,不随时间、国别、经济文化之改变而失其意义。中国园林,应得世人敬重,但愿中国园林将来,如国内之西洋古典,遍地开花,有朝一日,世界各地遍开中国园。
《说园》分:说园,续说园,说园三,说园四,说园五,共五卷,对造园之理,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诸方面,皆有独到精辟之见解。观书前,不解芭蕉立于墙角为何意,今观书,方知是为防风破叶之故,妙哉!全书谈景言情,论虚说实。叶公圣陶评述:“熔哲,文,美术于一炉,臻此高境,钦悦无量。”叶公长于编辑,对其有如此之高评价。
文笔清丽可颂,引人入胜,妙趣横生,不禁想起自己游园点滴。书用毛笔精书影印,并附中国古代造园图三十二幅,相得益彰。
开卷有益,如有兴趣,不妨看看。今以文言写之,以敬先生。
78年,一书友借我一本陈从周先生的大作《说园》,草草读过,便被索去,丁点笔记也没做成。但仅靠这点水般掠读,竟也有了些许游园鉴景的眼力,足下历过南北园林处处,终有了许多入心入脑的领悟。
此书,今亦名《梓翁说园》,盖因先生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
《说园》,人誉“大家小文”,作者卓然大师,此书却小而含菁。先生从园林建造的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诸多方面,娓娓叙来,文笔清丽典雅、说理处处入心。诗词歌赋随意入文大有园林里移步换景、景随步移之妙趣。
此书虽为造园立论,然则,更是赏园指南。若读透此书,看一切园林,可谓法眼备矣。观一山一水、一阁一窗、一树一花,均有板眼尺度可寻,园之妙拙,皆可鉴也,此书妙否?
翻到吾师陈从周的“说园”忽有所思・・・・
陈从周是上海同济大学的老教授,一个在建筑美学上颇有造诣之人,他的“说园”以清丽的文笔,引人入胜的立论,勾纳出园林建筑美学的要义,诚如叶圣陶先生评述“熔哲、文、美术于一炉,臻此高境,钦悦无量”。提到中国园林一定不会漏掉苏州的网师园、拙政园、留园;也不会忘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
这些闻名中外的名园,是出于何人之手,何方之功?造园少不了银子,造流芳百世之园更少不了文人,当然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匠人。银子总是与商、仕容易沾边,又少不了商人、仕人。
历史上文人向来不屑于商人,源于忌违见利忘义。其实商人牟利为钱,文人趋仕亦为了钱,同归而殊途,平心而论,读书是求知之举,牟利则是用智之举,商人重钻营,仕途亦需钻营,一是近利,一是远谋,道德上重远谋轻近利,产生历史沉淀的差距。
文人不入仕则贫困潦倒,为商人耻笑,商人无仕撑腰成不了,买官则是商仕同化进而互利的表现。这与“说园”靠不靠谱?
“说园”好说,没有钱还是造不起园滴,有能力造园的人不是商人必是仕人,或者商仕同体,如今历史上留下的名园,能成为大众的游乐场,虽然不能妄论归功于两者,却并不能少了两者。粗制滥造者暴发户居多,所以高人一筹的商人是一定要借文人之力,以丰己羽,造出像样的,代表文化的园流了下来。
当然革命不能不提,因为私人领地,革了命大众才能进得去。如今私人领地多了,怕哪一天突然革了命大众进去,心疼没有用,一定要靠仕人在法律上落实一个私有财产不能侵犯的承诺,心里才踏实,这件事已经可以踏实了。
另一个当然,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匠人,不必革别人的命,进别人的园,有许许多多收费与不收费的公园,就是人多一点而已。
没有慈禧太后,就一定没有颐和园 …… 此处隐藏:1085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