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槐基老师事迹的心得体会(共13篇)(古槐精神)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学习古槐基老师事迹的心得体会
学习古槐基老师事迹的心得体会古槐基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通过阅读报刊和网页的宣传,让我对此山村教师有了较深的了解。古槐基,**市**县安墩镇梅坪教学点的一名普通教师。为当初的一个承诺,一个信念,他毅然放弃了诸多的人生选择,留守在层峦叠嶂、沟壑纵横的大山深处,度过了37个春秋。37年间,他一人坚守梅坪教学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他的坚守,他的默默无闻,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
对于他的事迹,印象最深的是:古槐基老师说:“我走了,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不走,就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教育是乡村的希望。孩子在,我就在。”古槐基老师一生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为了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每天非常的'忙碌,非常的辛苦,都是为了梅坪教学点得以维持下去。从平凡中我读懂了古槐基老师的伟大;从点滴中,我感受到古槐基老师的高尚。通过学习古槐基老师的先进事迹,我深受教育和鼓舞。我明白了人应该怎样活着,应该像古槐基老师一样有志向、有抱负、有情义、有尊严的活着,更应该怀揣梦想、脚踏实地、淡泊名利、勤俭朴素、(www.fwsir.Com)乐于奉献、奋勇争先的活着。
古槐基老师就像一面旗帜,在空中迎风飘荡,激励着我奋勇向前。学习古槐基老师,就是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习他扎实的工作作风,学习他敬业的工作精神,学习他亲民的工作态度,学习他廉洁的工作要求。我作为一名统计人,应该像古槐基老师那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严守统计职业规范,认真学习,尽力办事,努力成为道德高尚、理念先进、专业知识丰富的统计人。
学习李振华老师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李振华老师事迹心得体会李振华老师是沂源县实验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而我也是一名教师,我对李振华老师的先进事迹可以说是耳熟能详。我听了李老师的现场报告,参观了“李振华事迹图片展”,每一次看李老师的事迹,我的心灵一次受到强烈的震撼。
1953年,一个冬日的晨曦下,博山通往沂源的山路上,一位肩背铺盖卷、双手提着行李的小伙子冒雪艰难地行走着。他就是响应党的号召,志愿到沂蒙山区援教的南京师大学生李振华。50多公里的路程,没有公路,也不通汽车,崎岖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雪打湿了他的鞋袜、裤管,他就用捡来的草绳包起双脚。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出远门。晚上10点,精疲力尽的李振华终于在黑暗中敲开了沂源县文教科的大门。“你就留在县城驻地的南麻完小吧。”教育科长对李振华说。“不,还是让我到全县最偏远落后的地方去吧!”教育科长哪里知道,这已是李振华第三次提出这样的要求。第一次是山东省教育厅准备将李振华分到条件较好的潍坊,而他坚决要求到了沂蒙老区;来到当时的临沂地区,他又从地图上指着全地区最为偏远,山头最多的沂源县要求说,“我要去这里。”就这样,李振华从南京一下子就来到了千里之外沂蒙老区最为偏僻闭塞的穷山沟韩旺。此后的半个世纪,他再也未陪南京的父母过一个大年夜。第一天上课,教室里一下围来38名学生,最大的已是3个孩子的妈妈,()最小的只有7岁,而破庙外也围满了观看的人。李振华在忐忑不安中开始了他的第一课,可是他的一口南方话,却引来了阵阵笑声和议论。李振华的心像针扎似的,他在苦闷中走出了校门。一位乡亲拿着石头在烟熏的墙上记工分,出整天工,画整条杠,出半天工,画半条杠;眼前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他,刺痛了他。他想起自己来时的雄心壮志,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沂蒙老区的人民,为共和国的解放付出了巨大代价,我作为新中国的大学生就不能牺牲点个人利益,为他们做点贡献吗?”他立即写信让家人寄来了一台收音机,每天练习普通话;看到学生头发长,没钱理发,他便自费买来理发工具学着为学生理发;为了给学生买学习用具,他从每月仅有的21元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自制了28种教具,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翻山越岭到孩子家里补课。全身心的投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扶摇直上。1955年,沂源县其他学校的升学率为10∶1,而他教的8名应届毕业生,全部升入了中学,轰动了整个沂源。 这一年,山东省教育厅对45名南京籍的教师进行追踪调查,发现有37人因为承受不住艰苦的磨难而纷纷返回,惟有李振华一个人留在了山村小学。由于德才双馨,1959年,李振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他被评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此时,李振华面前摆着两条可自由选择、有着天壤之别的路:一条是顺水推舟,到机关工作,跳出“苦海”,大展宏图;另一条是继续留在山沟里,在这片文化荒原上做一头默默无闻的拓荒牛。在人们疑惑、担心的目光中,李振华留下来了。德高身为范,润物细无声。李振华这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他用毕生的爱给山区孩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同时也在希望的大山里铸就了一座令人仰视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