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伯牙鼓琴六年级翻译如何写(关于伯牙鼓琴的古诗有哪些)
时间:2025-07-05
时间:2025-07-05
伯牙望穿了明月,等不到子期
子期的思念化为落叶,期盼着归根
伯牙徜若没有子期,琴声再曼妙无人听聆明晓
流传千古也枉然
孙膑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如果尔知己吾知彼,两者间又怎舍得交战
古清康雍乾三朝“文字狱”,有怪莫怪,只怪没知音
三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相交至死,只因我懂你
知人知面不知心,能怨谁,只怨你非知音
相依相随不相知,又何必朝夕要相处
知己知彼非知音,明明是兄弟何必要相煎
兄台,我愿意聆听你心
贤弟,我愿意为你鼓瑟
s("content_relate");【伯牙绝弦的诗歌】相关文章:
《蜀国弦》李贺诗歌原文及其注释09-28
伯牙 王安石诗意06-28
九绝之百世情爱情诗歌07-27
韦编三绝的故事08-30
唐诗中的七绝12-07
白居易《池上二绝》的解释03-02
刘禹锡咏怀七绝的时态04-18
思乡七绝诗09-30
刘禹锡咏怀七绝05-06
岑参七绝01-24
《伯牙绝弦》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伯牙绝弦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伯牙绝弦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1.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片段;这首古筝曲是不是动人心弦?关于这首乐曲的创作,有一个传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⑴ 学生通过课前的查资料简介伯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伯牙,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可结合参考上的伯牙学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钟子期。
⑵ 理解绝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读懂环节进一步理解。)
⑶ 质疑:如:伯牙为什么绝弦?绝弦说明什么?
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师:这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同学们已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回想一下,应该怎样学习文言文?
(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借助注释,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一句话的意思;读懂整篇课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词句和同学讨论,或问老师。)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article/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5.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发。
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7.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2.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soft/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4.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 …… 此处隐藏:24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