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消费: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时间:2025-04-25
时间:2025-04-25
一、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第二,居民收入中用于预防性储蓄的比例不断增加是制约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首先,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在养老、医疗、教育等都已经进行了市场化改革的情况下,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等重大家庭支出方面有承受了很大压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农村地区这一情况尤为突出,尽管农村消费市场人口占比高,农村居民消费孕育着巨大潜力和商机,但想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却艰难。在医疗、养老和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都不健全的情况下,很难刺激和提高农民消费。其次,住房储蓄也是影响居民预防性储蓄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住房消费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高的房价已成为制约居民消费启动的最大阻力。为了将来能购买住房,居民加大了收入中的预防性储蓄比例。高房价同时产生了挤出效应,影响到了居民即期其他消费行为。对无房的城镇居民来说,房价上涨将抑制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导致居民为买房积攒一辈子积蓄而又不能消费其他产品。最后,就业压力的增加,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使防御性储蓄增加抑制了居民消费。居民消费不仅取决于即期收入,还取决于他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变化。因此,未来收入的预期会影响居民消费。从这个角度看,即便是提高了居民的即期收入,也未必会明显提升消费水平。特别是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居民很难确定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提高。
二、如何刺激我国居民消费拉动内需
只有切实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才有坚实的基础。除了延续已有的刺激消费的政策外,从长远来看,归根到底是需要解决“无钱可花”和“有钱不花”两个问题,具体来说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第一,改变不合理的国名收入分配结构,切实增加居民收入,解决居民“无钱可花”的难题,以进一步扩大内需。收入分配问题,实质是公平与效率问题。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言,收入分配的调整是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颇具有实施难度的问题,但就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而言,这一问题已经到了必须破题的时刻。
首先,着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问题表现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这是我国消费率持续降低、投资率持续升高的症结所在。必须不损害市场效率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使劳动报酬增长不低于、甚至应略高于经济增长和企业收入增长。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既要充实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又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完善企业管理层薪酬制度,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加强对高收入的税收调节,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
最后,着力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缩小居民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从消费倾向分析,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且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总体高于高收入组。由此可见,可以考虑针对农村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和城镇低收入户的消费鼓励措施,如增加补贴提高收入、扩大消费信贷等,将对消费产生直接拉动作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是促进消费增长的有效途径。
第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居民“有钱不花”的后顾之忧,降低居民收入的预防性储蓄比例。只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提高居民养老、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保障水平,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才能有效带动和提升居民的消费需求;只有建立统一、完备、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消费才会跳跃式增长,才能持久的拉动内需,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首先,完善居民在养老、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居民消费的重点在于启动居民的消费信心,保证居民具有较好的消费预期;而居民消费倾向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社会 …… 此处隐藏:143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