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发改局关于2023年重要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发布时间:2023-02-21
发布时间:2023-02-21
县发改局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扎实开展工作,并且得了一定成效,先后获得了“好粮油”行动计划国家级示范县、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全省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全省新开工重点项目先进县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抓政策落实。积极谋划发展,编制《x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方案(x-x年)》《x县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方案》《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实施纲要》等规划,重点建设铅锌、家居智造产业银。积极谋划项目,争取资金政策,x年以来共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共x亿元。
2.抓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产业强县”战略部署,出台《关于加快铅锌、家居智造产业链建设,助推x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x县打造百亿家居产业三年实施方案》和《x县实现产业项目“三顺”目标开展“六看六比”活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x年县工业园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年家居智造产业园被评为省级特色产业园。
3.抓环境优化。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x县优化营商环境指标长工作机制的通知》《x年x县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与责任分工》《x县复制推广借鉴京沪两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责任分工方案》《x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责任清单》《“干货”政策的责任清单》(共三批)等文件,全县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便利度进一步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县城扩容与提质统筹兼顾不够。县城的规划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专项规划不完善或指导性不强,造成新城区与老城区发展不协调,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功能不全,部分老城区排水不畅,道路破损,垃圾收运设施不全,卫生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供电线路老化,消防设施欠缺。对城市的文化传承重视不够,千年古郡的传统格局和风貌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城镇建设没有充分彰显千年古郡和山地城镇特色。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思想树得不牢,资金多投向新城区扩大规模,没有充分考虑改善旧城区居民的生活条件,特别是从x年严控政策债务以来,更没有宽裕的资金投向旧城建设。
二是抢抓发展大势和政策不够。抢抓国家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借势而发,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意识不强,特别是对x等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不深不细,办法措施不多,政策不够有力有效。主动争先争优争政策的意识不强,对中央、省预算内投资政策没有系统研究,把握不够准精,项目包装不多,申报比较仓促,缺乏前期的深入研究,申报的质量不高。部分部门有怕麻烦的思想,担心项目不能顺利实施被问责,向上主动争取的积极性不高。部分项目由于前期工作不到位不能按时落地推进,影响了中省资金的投入效益。
三是统筹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不够。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园区基础设施,但在知名企业引进,特别是“三个五百强”引进上力度不够,效果不够理想,缺少投资大,税收高的大项目。部分项目在引进时没有考虑到快速落地生效的可能性,拿地后建设进度缓慢,没有按预期竣工投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大产出少的矛盾比较明显。相对产业投入而言,乡村振兴、环境提升、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投入不足。特别是前几年城区学校建设没有超前规划,学位的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公立医院建设和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一是顺应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按照“融x达x”的战略方向,以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高标准编制和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及绿色地系统规划、市政设施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子规划,切实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加大旧城区的保护和改造,保护好县城的整体风貌,重点要修缮好十字街、七里街等传统历史街区,延续历史文脉。争取中央对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政策,大力争取中省预算内资金,对已规划的x个老旧小区进行提质改造,完善其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二是认真研判国省重大政策,进一步解读、梳理好上级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发展规划、发展实际等情况,建立项目库、资源库,补齐争资短板,切实增强争资立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做到应争尽争,为确保赢得中省支持打下坚实基础。尤其要抓住国家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确定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加快实施《关于加快铅锌、家居智造产业链建设,助推x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x县打造百亿家居产业三年实施方案》等文件。大力发展家居智造产业园和有色科技产业园,把有色金属和家居智造产业作为我县今后一段时间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来打造。
三是突出园集聚集约发展,特别要注重项目引进的质量,要从单纯引商向有区别地选商转变,围绕x的支柱产业招大引强,要瞄准“三个五百强”,引进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落户园区,努力打造千亿产业园区。同时注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聚焦基础教育、公共设施、环境治理、文化体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短板,加大项目的规划包装,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切实化解大班额问题和看病难看病贵和城乡差距大等民生民本问题。